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尹姓的来源介绍(《晋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尹姓的来源介绍(《晋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2    点击:  286 次

尹姓的来源介绍

网上有关“尹姓的来源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晋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尹姓主要起源有:源于少昊氏、以官为氏和出自芈姓三种说法。秦汉时期,尹姓的分布地域主要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尹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尹姓源出

 1.源于少昊氏,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

 2.出自西周太师兮甲,以官为氏。兮甲,字伯吉甫,世称?尹吉甫?,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庶长子伯奇以?吉?为氏,嫡子伯封以?尹?为氏。

 3.出自芈姓。芈姓源于南方楚国,为?荆楚十八姓 ?之祖,后有衍化为尹氏。4.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尹姓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据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两汉年间:汉年间,先后有楚汉争霸、王莽之乱、黄巾起义,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迁徙频繁,汉高祖时的右丞相尹恢,两汉之际的郾王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这样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龙、傅、尹、董四大著姓,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这些迁徙的汉民为东汉统一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遂成当地大族,涌现许多人物,如 西凉国尹夫人后秦尹纬,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淝水之战后 天下 大乱,他促使姚苌自立,成为后秦开国元勋。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儿,后来随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质秀丽,好学多才。在李暠创建的西凉政绩中,授注着她许多心血和智慧,时人称之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刘宋的虎牢关戍将尹冲,萧詧朝大尹正,唐工部尚书、天水郡公尹思贞,迪功郎、加授奉议大夫尹志贞等诸公,他们的祖籍都称天水。朝鲜的坡平尹氏,也来源于中国天水,由唐代末年迁至朝鲜,可见天水尹氏影响之大。

 隋唐:隋唐年间,尹纬六世孙尹惠,初居江陵。开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尹歆随之长安。隋炀帝大业中,为宁州司马。唐高祖举事,尹歆奔归,后为御史大夫。为避高祖远祖李歆讳,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另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望,北魏赵州刺史尹虚,抗击徐敬业叛军的的尹元贞,均出于河间。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

 两宋时期:宋朝初年,由于北方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全国的 政治 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的河南,后晋右卫大尹晖迁居洛阳,成为洛阳尹氏的开基始祖。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汉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 事迹 ,族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作例举。

 元明清: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各情况的个别迁徙,大约到了清朝中期,尹姓开始广布于南方各省。

尹姓姓氏 文化

 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 三国 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燕喜堂:取自《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和靖堂:宋时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侍郎,侍讲。

 一经堂:出于宋尹彦德的 故事 。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权知潭州,飞自南昌过吉安到茶陵,茶陵富民尹彦德以酒肉迎师,彦德言家粟不乏,颜给军饷五日,留岳飞三日,离去时,岳飞语彦德,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彦德拜而受赐,而辟堂以供子孙挟筴游息之所,堂名之曰:一经堂,盖取忠烈一经教子孙之义也。

 文和堂:出自明尹直事典。尹直,字正言,号謇斋,江西泰和人,成化中担任兵部尚书。明敏博学,谙熟朝章。卒后,谥文和,后人遂以谥号为堂号。

 忠孝堂:意忠孝之名为堂号。

 宗族特征

  历史 渊源悠长,经千年迁徙发展,兴于秦州天水,家世衣冠,宋朝灭亡后逐步衰落。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等典籍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由此,尹姓诞生。天水尹氏族谱多尊?尹般?为立姓始祖。

尹姓家族名人

 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甫,尹是官名。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大获全胜,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山西平遥一带。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

 尹敏:南阳堵阳人,著名的经学家,官至长陵令,著有《今文尚书》。

 尹勋:河南巩县人,官至尚书令,曾上书为党锢解禁。

 尹纬:字景亮,后秦尚书仆射,谥曰忠成侯。

 尹夫人:天水冀县人,西凉国昭武皇后,杰出的女政治家。

 尹思贞:唐代长安人,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著称。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北宋抗辽将领。

 尹洙:字师鲁,北宋著名文学家,有《河南先生集》传世。

 尹焞:河南洛阳人,师事理学程颐,终生不应科举,著有《论语解》、《和靖集》。

 尹玉:江西宁都人,从小习武,及长投军,屡立战功,后随文天祥勤王赴援常州,战死于五牧。

 尹凤:字德辉,江苏南京人。明朝嘉靖年间武举乡试第一、会试第一,连中三元。

 尹继善: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名臣,谥?文端?。

《晋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1、尹吉甫

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 ,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晚年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忧国忧民,屡屡直言进谏规劝。但周幽王不但不纳谏思改,反而任用奸侫之人,做倒行逆施之事。尹吉甫气愤绝望之余,被迫辞职还乡,于78岁抑郁而逝。

2、尹珍

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3、尹道真

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4、尹夫人

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出生于凉州姑臧,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臧(今武威)。她秀慧聪颖,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善辩而有志节。初嫁扶风(今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做了李暠的的续弦妻。

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

5、尹崇珂?

五代至北宋初期人物,天水人,后徙居大名。后周时任保信军节度使,守甘肃省天水。入宋后历任淄州刺史,朗州团练使,与潘美同知广州,兼市舶转运使,录功迁保信军节度。战高平,迁本班副点检。从征淮南,转都指挥使,改前殿都指挥使。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开宝中,征岭表,为行营马步军副部署。

6、尹继善

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写饮食的书

◎列女

 △羊耽妻辛氏 杜有道妻严氏 王浑妻钟氏 郑袤妻曹氏 愍怀太子妃王氏 郑休妻石氏 陶侃母湛氏 贾浑妻宗氏 梁纬妻辛氏 许延妻杜氏 虞潭母孙氏 周顗母李氏 张茂妻陆氏 尹虞二女 荀崧小女灌 王凝之妻谢氏 刘臻妻陈氏 皮京妻龙氏 孟昶妻周氏 何无忌母刘氏 刘聪妻刘氏 王广女 陕妇人 靳康女 韦逞母宋氏 张天锡妾阎氏薛氏 苻坚妾张氏 窦滔妻苏氏 苻登妻毛氏 慕容垂妻段氏 段丰妻慕容氏 吕纂妻杨氏 吕绍妻张氏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

 夫三才分位,室家之道克隆。二族交欢,贞烈之风斯著。振高情而独秀,鲁册于是飞华。挺峻节而孤标,周篇于焉腾茂。徽烈兼劭,柔顺无愆,隔代相望,谅非一绪。然则虞兴妫汭,夏盛涂山,有娀、有{新女}广隆殷之业,大任、大姒衍昌姬之化,马邓恭俭,汉朝推德,宣昭懿淑,魏代扬芬,斯皆礼极中闱,义殊月室者矣。至若恭姜誓节,孟母求仁,华率傅而经齐,樊授规而霸楚,讥文伯于奉剑,让子发于分菽,少君之从约礼,孟光之符隐志,既昭妇则,且擅母仪。子政缉之于前,元凯编之于后,具宣闺范,有裨阴训。故上从泰始,下迄恭安,一操可称,一艺可纪,咸皆撰录,为之传云。或位极后妃,或事因夫子,各随本传,今所不录。在诸伪国,暂阻王猷,天下之善,足以惩劝,亦同搜次,附于篇末。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祐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也。贞淑有识量。年十三,适于杜氏,十八而嫠居。子植、女韡并孤藐,宪虽少,誓不改节,抚育二子,教以礼度,植遂显名于时,韡亦有淑德,傅玄求为继室,宪便许之。时玄与何晏、邓飏不穆,晏等每欲害之,时人莫肯共婚。及宪许玄,内外以为忧惧。或曰?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宪曰?尔知其一,不知其他。晏等骄移,必当自败,司马太傅兽睡耳,吾恐卵破雪销,行自有在?遂与玄为婚。晏等寻亦为宣帝所诛。植后为南安太守。

 植从兄预为秦州刺史,被诬,征还,宪与预书戒之曰?谚云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预后果为仪同三司。玄前妻子咸年六岁,尝随其继母省宪,谓咸曰?汝千里驹也,必当远至?以其妹之女妻之。咸后亦有名于海内。其知人之鉴如此。年六十六卒。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父徽,黄门郎。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则。既适浑,生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谓浑中弟沦也。琰女亦有才淑,为求贤夫。时有兵家子甚俊,济欲妻之,白琰,琰曰?要令我见之?济令此兵与群小杂处,琰自帏中察之,既而谓济曰?绯衣者非汝所拔乎?济曰?是?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遂止。其人数年果亡。琰明鉴远识,皆此类也。

 浑弟湛妻郝氏亦有德行,琰虽贵门,与郝雅相亲重,郝不以贱下琰,琰不以贵陵郝,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云。

 郑袤妻曹氏。鲁国薛人也。袤先娶孙氏,早亡,娉之为继室。事舅姑甚孝,躬纺绩之勤,以充奉养,至于叔妹群娣之间,尽其礼节,咸得欢心。及袤为司空,其子默等又显朝列,时人称其荣贵。曹氏深惧盛满,每默等升进,辄忧之形于声色。然食无重味,服浣濯之衣,袤等所获禄秩,曹氏必班散亲姻,务令周给,家无馀赀。

 初,孙氏瘗于黎阳,及袤薨,议者以久丧难举,欲不合葬。曹氏曰?孙氏元妃,理当从葬,何可使孤魂无所依邪?于是备吉凶导从之仪以迎之,具衣衾几筵,亲执雁行之礼,闻者莫不叹息,以为赵姬之下叔隗,不足称也。太康元年卒,年八十三。

 愍怀太子妃王氏,太尉衍女也,字惠风。贞婉有志节。太子既废居于金墉,衍请绝婚,惠风号哭而归,行路为之流涕。及刘曜陷洛阳,以惠风赐其将乔属,属将妻之。惠风拔剑距属曰?吾太尉公女,皇太子妃,义不为逆胡所辱?属遂害之。

 郑休妻石氏,不知何许人也。少有德操,年十馀岁,乡邑称之。既归郑氏,为九族所重。休前妻女既幼,又休父布临终,有庶子沈生,命弃之,石氏曰?奈何使舅之胤不存乎?遂养沈及前妻女。力不兼举,九年之中,三不举子。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鄱阳孝廉范逵寓宿于侃,时大雪,湛氏乃彻所卧新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与邻人,供肴馔。逵闻之,叹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功名显。

 贾浑妻宗氏,不知何许人也。浑为介休令,被刘元海将乔晞攻破,死之。宗氏有姿色,晞欲纳之。宗氏骂曰?屠各奴。岂有害人之夫而欲加无礼,于尔安乎。何不促杀我?因仰天大哭。晞遂害之,时年二十馀。

 梁纬妻辛氏,陇西狄道人也。纬为散骑常侍,西都陷没,为刘曜所害。辛氏有殊色,曜将妻之。辛氏据地大哭,仰谓曜曰?妾闻男以义烈,女不再醮。妾夫已死,理无独全。且妇人再辱,明公亦安用哉。乞即就死。下事舅姑。逐号哭不止。曜曰?贞妇也,任之?乃自缢而死曜以礼葬之。

 许延妻杜氏,不知何许人也。延为益州别驾,为李骧所害。骧欲纳杜氏为妻,杜氏号哭守夫尸,骂骧曰?汝辈逆贼无道,死有先后,宁当久活。我杜家女,岂为贼妻也?骧怒,遂害之。

 虞潭母孙氏,吴郡富春人,孙权族孙女也。初适潭父忠,恭顺贞和,甚有妇德。及忠亡,遗孤藐尔,孙氏虽少,誓不改节,躬自抚养,劬劳备至。性聪敏,识鉴过人。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永嘉末,潭为南康太守,值杜弢构逆,率众讨之。孙氏勉潭以必死之义,俱倾其资产以馈战士,潭遂克捷。及苏峻作乱,潭时守吴兴,又假节征峻。孙氏戒之曰?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也?仍尽发其家僮,令随潭助战,贸其所服环佩以为军资。于时会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为督护,孙氏又谓潭曰?王府君遣儿征,汝何为独不?潭即以子楚为督护,与允之合势。其忧国之诚如此。拜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潭立养堂于家,王导以下皆就拜谒。咸和末卒,所九十五。成帝遣使吊祭,谥曰定夫人。

 周顗母李氏,字络秀,汝南人也。少时在室,顗父浚为安东将军,时尝出猎,遇雨,过止络秀之家。会其家父兄不在,络秀闻浚至,与一婢于内宰猪羊,具数十人之馔,甚精办而不闻人声。浚怪使觇之,独见一女子甚美,浚因求为妾。其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庶有大益矣?父兄许之。遂生顗及嵩、谟。而顗等既长,络秀谓之曰?我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不与我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馀年?顗等从命,由此李氏遂得为方雅之族。

 中兴时,顗等并列显位。尝冬至置酒,络秀举觞赐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无所,不谓尔等并贵,列吾目前,吾复何忧?高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阿奴,谟小字也。后果如其言。

 张茂妻陆氏,吴郡人也。茂为吴郡太守,被沈充所害,陆氏倾家产,率茂部曲为先登以讨充。充败,陆诣阙上书,为茂谢不克之责。诏曰?茂夫妻忠诚,举门义烈,宜追赠茂太仆?

 尹虞二女,长沙人也。虞前任始兴太守,起兵讨杜弢,战败,二女为弢所获,并有国色,弢将妻之。女曰?我父二千石,终不能为贼妇,有死而已?弢并害之。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酧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又撰元日及冬至进见之仪,行于世。

 皮京妻龙氏,字怜,西道县人也。年十三适京,未逾年而京卒,京二弟亦相次而陨,既无胤嗣,又无期功之亲。怜货其嫁时资装,躬自纺织,数年间三丧俱举,葬敛既毕,每时享祭无阙。州里闻其贤,屡有娉者,怜誓不改醮,守节穷居五十馀载而卒。

 孟昶妻周氏,昶弟顗妻又其从妹也。二家并丰财产。初,桓玄雅重昶而刘迈毁之,昶知,深自惋失。及刘裕将建义,与昶定谋,昶欲尽散财物以供军粮,其妻非常妇人,可语以大事,乃谓之曰?刘迈毁我于桓公,便是一生沦陷,决当作贼。卿幸可早尔离绝,脱得富贵,相迎不晚也?周氏曰?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昶怆然久之而起。周氏追昶坐,云?观君举厝,非谋及妇人者,不过欲得财物耳?时其所生女在抱,推而示之曰?此而可卖,亦当不惜,况资财乎?遂倾资产以给之,而托以他用。及事之将举,周氏谓顗妻云?一昨梦殊不好,门内宜浣濯沐浴以除之,且不宜赤色,我当悉取作七日藏厌?顗妻信之,所有绛色者悉敛以付焉。乃置帐中,潜自剔绵,以绛与昶,遂得数十人被服赫然,悉周氏所出,而家人不之知也。

 何无忌母刘氏,征虏将军建之女也。少有志节。弟牢之为桓玄所害,刘氏每衔之,常思报复。及无忌与刘裕定谋,而刘氏察其举厝有异,喜而不言。会无忌夜于屏风里制檄文,刘氏潜以器覆烛,徐登橙于屏风上窥之,既知,泣而抚之曰?我不如东海吕母明矣。既孤其诚,常恐寿促,汝能如此,吾仇耻雪矣?因问其同谋,知事在裕,弥喜,乃说桓玄必败、义师必成之理以劝勉之。后果如其言。

 刘聪妻刘氏,名娥,字丽华,伪太保殷女也。幼而聪慧,昼营女工,夜诵书籍,傅母恒止之,娥敦习弥厉。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性孝友,善风仪进止。聪既僭位,召为右贵嫔,甚宠之。俄拜为后,将起皇?仪殿以居之,其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时在后堂,私敕左右停刑,手疏启曰?伏闻将为妾营殿,今昭德足居,皇?仪非急。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动须人力资财,尤宜慎之。廷尉之言,国家大政。夫忠臣之谏,岂为身哉。帝王距之,亦非顾身也。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谏之昌,下忿暗主距谏之祸,宜赏廷尉以美爵,酧廷尉以列土,如何不惟不纳,而反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疲,咎归于妾,距谏害忠,亦妾之由。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之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聪览之色变,谓其群下曰?朕比得风疾,喜怒过常。元达,忠臣也,朕甚愧之?以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此后,朕无忧矣?及娥死,伪谥武宣皇后。

 其姊英,字丽芳,亦聪敏涉学,而文词机辩,晓达政事,过于娥。初与娥同召拜左贵嫔,寻卒,伪追谥武德皇后。

 王广女者,不知何许人也。容质甚美,慷慨有丈夫之节。广仕刘聪,为西扬州刺史。蛮帅梅芳攻陷扬州,而广被杀。王时年十五,芳纳之。俄于暗室击芳,不中,芳惊起曰?何故反邪?王骂曰?蛮畜。我欲诛反贼,何谓反乎。吾闻父仇不同天,母仇不同地,汝反逆无状,害人父母,而复以无礼陵人,吾所以不死者,欲诛汝耳。今死自吾分,不待汝杀,但恨不得枭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芳止之不可。

 陕妇人,不知姓字,年十九。刘曜时嫠居陕县,事叔姑甚谨,其家欲嫁之,此妇毁面自誓。后叔姑病死,其叔姑有女在夫家,先从此妇乞假不得,因而诬杀其母,有司不能察而诛之。时有群鸟悲鸣尸上,其声甚哀,盛夏暴尸十日,不腐,亦不为虫兽所败,其境乃经岁不雨。曜遣呼延谟为太守,既知其冤,乃斩此女,设少牢以祭其墓,谥曰孝烈贞妇,其日大雨。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

 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以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经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遣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此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窥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张天锡妾阎氏、薛氏,并不知何许人也,咸有宠于天锡。天锡寝疾,谓之曰?汝二人将何以报我。吾死后,岂可为人妻乎?皆曰?尊若不讳,妾请效死,供洒扫地下,誓无他志?及其疾笃,二姬皆自刎。天锡疾瘳,追悼之,以夫人礼葬焉。

 苻坚妾张氏,不知何许人,明辩有才识。坚将入寇江左,群臣切谏不从。张氏进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驭天下,莫不顺其性而畅之,故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凿龙门,决洪河,因水之势也。后稷之播殖百谷,因地之气也。汤武之灭夏商,因人之欲也。是以有因成,无因败。今朝臣上下皆言不可,陛下复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若此,况于人主乎。妾闻人君有伐国之志者,必上观乾象,下采众祥。天道崇远,非妾所知。以人事言之,未见其可。谚言?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宫室必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秋冬已来,每夜群犬大嗥,众鸡夜鸣,伏闻厩马惊逸,武库兵器有声,吉凶之理,诚非微妾所论,愿陛下详而思之?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豫也?遂兴兵。张氏请从。坚果大败于寿春,张氏乃自杀。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苻登妻毛氏,不知何许人,壮勇善骑射。登为姚苌所袭,营垒既陷,毛氏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杀伤甚众。众寡不敌,为苌所执。苌欲纳之,毛氏骂曰?吾天子后,岂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苌怒,杀之。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委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段丰妻慕容氏,德之女也。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德既僭位,署为平原公主。年十四,适于丰。丰为人所谮,被杀,慕容氏寡归,将改适伪寿光公余炽。慕容氏谓侍婢曰?我闻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段氏既遭无辜,己不能同死,岂复有心于重行哉。今主上不顾礼义嫁我,若不从,则违严君之命矣?于是克日交礼。慕容氏姿容婉丽,服饰光华,炽睹之甚喜。经再宿,慕容氏伪辞以疾,炽亦不之逼。三日还第,沐浴置酒,言笑自若,至夕,密书其裙带云?死后当埋我于段氏墓侧,若魂魄有知,当归彼矣?遂于浴室自缢而死。及葬,男女观者数万人,莫不叹息曰?贞哉公主?路经余炽宅前,炽闻挽歌之声,恸绝良久。

 吕纂妻杨氏,弘农人也。美艳有义烈。纂被吕超所杀,杨氏与侍婢十数人殡纂于城西。将出宫,超虑赍珍物出外,使人搜之。杨氏厉声责超曰?尔兄弟不能和睦,手刃相屠,我旦夕死人,何用金宝?超惭而退。又问杨氏玉玺所在,杨氏怒曰?尽毁之矣?超将妻之,谓其父桓曰?后若自杀,祸及卿宗?桓以告杨氏,杨氏曰?大人本卖女与氐以图富贵,一之已甚,其可再乎?乃自杀。

 时吕绍妻张氏亦有操行,年十四,绍死,便请为尼。吕隆见而悦之,欲秽其行,张氏曰?钦乐至道,誓不受辱?遂升楼自投于地,二胫俱折,口诵佛经,俄然而死。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曰?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曰?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曰?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曰?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曰?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娉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曰?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曰?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馀命,当死于此,不能作毡裘鬼也?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曰?沮渠酒泉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史臣曰:夫繁霜降节,彰劲心于后凋。横流在辰,表贞期于上德,匪伊尹子,抑亦妇人焉。自晋政陵夷,罕树风检,亏闲爽操,相趋成俗,荐之以刘石,汩之以苻姚。三月歌胡,唯见争新之饰。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驰骛风埃,脱落名教,颓纵忘反,于兹为极。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僭登之后,蹈死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义途,匪因教至。耸清汉之乔叶,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贞蕤,无惭雅引,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赞曰:从容阴礼,婉娩柔则。载循六行,爰昭四德。操洁风霜,誉流邦国。彤管贻训,清芬靡忒。

 《晋书》 唐?房玄龄等

尹夫人的生平

唐鲁孙系列,包括《中国吃》、《大杂烩》、《故园情》等共10本,唐先生这系列作品中讲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

美食

,另外也介绍了那个年代,譬如斗蛐蛐、鼻烟壶、京剧名旦等等的各种风土人情趣闻轶事,非常值得一读。

古清生系列,包括《徘徊的鱼》、《味蕾上的南方》、《鱼头的思想》、《左烧烤右煨汤》等等,此人乃走南闯北的地质队员出身,巧不巧写的一手好文章,文风如其口味一般偏清淡。

梁实秋《雅舍谈吃》,汪曾祺《五味》、《四方食事》,这已经是吃货必读了;

陆文夫《美食家》,此书其实重点就是”朱鸿兴的头汤面“

石光华《我的川菜生活》,我个人读过写川菜写的最好的一本,作者能吃也会做,其中”回锅肉“一篇堪称经典教程。

王敦煌《吃主儿》,作者为王世襄之子,此书文笔极为实在,带着浓厚的北京味儿。

逯耀东《肚大能容》、《寒夜客来》,这位老人家口味有些挑。。。

赵珩《老饕漫笔》,与唐鲁孙作品类似,也是”美食与风物齐飞,斯人共旧事一色“的风格。

范用《文人饮食谭》,收集多位名家饮食文章的杂记。

欧阳应霁《香港味道1、2》,1主讲饭食,2主讲小点,附上香港美食地图一张,可为香港旅行指南。

焦桐《暴食江湖》、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建康(今酒泉东南)太守段业起兵反对后凉国吕光,称凉王,李暠响应段业,受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段业闇弱,不足摄政。故一年后李暠受敦煌豪右的推举,做了敦煌太守。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政权,自称凉王,定都敦煌(后迁酒泉)。执政期间,按甲息兵,大兴屯田,招抚流民,兴办学校,由于社会比较安定,使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在李暠创建政权、经营西凉的过程中,尹夫人为李暠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得“多所毗赞”,故在当时的西州民间有“李尹王敦煌”的谚语。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李暠病故,其子李歆即位,尹夫人被尊为皇太后。李歆骄横自专,不修内政,用刑严酷,不恤民力,只恃匹夫之勇,缺乏长远国策。尹夫人苦口婆心地规劝,李歆不听,即位不久,便欲攻打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在这事关国家存亡的时刻,尹夫人再次向李歆提出忠告:“国家初创,财力困乏,为长远计,应安分守已,与民休戚,万不可轻举妄动;且沮渠蒙逊骁勇异常,擅长兵略,恐怕你不是他的对手。今国家虽小,足以为政。先君临终再三叮嘱你要审时度势,审慎兵事,你若一意孤行,不仅军事上要吃败仗,而且国家也将灭亡。”李歆不听母亲的忠告,依然刚愎自用。公元420年,沮渠蒙逊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打西凉,先率兵马佯攻西秦,半路回师屯兵于都渎涧(今张掖西北)。李歆不知是计,反以为攻打北凉的时机已到,便亲自率骑兵三万东征,欲乘虚袭击张掖,结果中了沮渠蒙逊的圈套,全军覆没,李歆本人也战死于蓼宗(今酒泉东)。次年(公元421年)北凉军队以党河水冲淹酒泉城,西凉国亡。

西凉败亡后,尹夫人和家人被掳于姑藏,沮渠蒙逊以礼相待,召见并慰劳尹夫人。她在身陷囹圄的逆境中,没有流露丝毫的女性柔弱,毅然对沮渠蒙逊说道:“我一妇人,事到如今,岂图苟且贪生,做人臣妾!若能一死,吾之所愿!”沮渠蒙逊为她的刚烈折服,不但没有杀她,还特地为她建造了一座“夫人台”,供其居住。

夫人台,亦称皇娘娘台,遗址在武威市北郊。后来沮渠蒙逊为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之女为妻。在沮渠牧犍另娶武威公主为妻之后,尹夫人遂与女儿移居酒泉。女儿死后,她潜奔伊吾(今安西)与流亡在那里的儿孙团聚,在伊吾度过了她的晚年。病逝时七十五岁。



尹氏家族是怎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源的

  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91位的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宋元时,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居多。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少昊氏,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这个地方。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氏后裔为避免戎族的侵扰,也迁居洛阳附近。作为尹氏封邑的尹城也迁到了这里,这第二个尹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南),属于东周王朝的“畿内国”,属首都直辖。《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三年,由于卷入王位继承问题,东周王朝与尹城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东周王朝派单子,刘子两路军队沿洛河两岸进攻尹城,被尹文公击败。公元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在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这第二个尹城不久就不在了,族人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邑“尹城”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源流二

  出自西周太师兮甲。兮甲,字伯吉甫,世称“尹吉甫”,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在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起了国人起义,周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周厉王病逝后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其后人述其官职,庶长子伯奇以“吉”为氏,嫡子伯封以“尹”为氏。

源流三

  出自芈姓。芈姓源于南方楚国,为“荆楚十八姓 ”之祖,后有衍化为尹氏。

源流四

  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1]

得姓始祖

  尹般(pán):据《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王符云庆姓盖亦作允(允格)”。

迁徙分布

  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1位。

春秋战国

  据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两汉年间

  汉年间,先后有楚汉争霸、王莽之乱、黄巾起义,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迁徙频繁,汉高祖时的右丞相尹恢,两汉之际的郾王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这样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尹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如汉武帝时的酷吏尹齐为东郡茌平人,昭宣帝时的太守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人,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人,和帝时的太尉尹睦为河南巩县人。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龙、傅、尹、董四大着姓,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这些迁徙的汉民为东汉统一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遂成当地大族,涌现许多人物,如西凉国尹夫人。后秦尹纬,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淝水之战后天下大乱,他促使姚苌自立,成为后秦开国元勋。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儿,后来随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质秀丽,好学多才。在李暠创建的西凉政绩中,授注着她许多心血和智慧,时人称之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刘宋的虎牢关戍将尹冲,萧詧朝大将军尹正,唐工部尚书、天水郡公尹思贞,迪功郎、加授奉议大夫尹志贞等诸公,他们的祖籍都称天水。朝鲜的坡平尹氏,也来源于中国天水,由唐代末年迁至朝鲜,可见天水尹氏影响之大。

隋唐

  隋唐年间,尹纬六世孙尹惠,初居江陵。开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尹歆随之长安。隋炀帝大业中,为宁州司马。唐高祖举事,尹歆奔归,后为御史大夫。为避高祖远祖李歆讳,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另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望,北魏赵州刺史尹虚,抗击徐敬业叛军的的尹元贞,均出于河间。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

  

两宋时期

  宋朝初年,由于北方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全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的河南,后晋右卫大将军尹晖迁居洛阳,成为洛阳尹氏的开基始祖。尹晖长子尹显,字延勋,历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夫人符氏,与符彦卿有亲。宋太宗赵光义于周朝娶尹显之女为妻,可惜早逝,后被追封为淑德皇后,赠尹显太傅、平阳王,夫人符氏为两国夫人。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尚书都官郎中、刑部侍郎尹崇瑞,皆为尹显之子。北宋年间,文学书法发展至大成,涌现出一大批着名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等,此时亦有尹氏文人出现,如欧阳修的好友尹洙,北宋文学家、世称“河南先生”,所着有《河南先生文集》。另外还有世称”河间先生“的尹源、宋朝儒学大师、和靖处士尹焞。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汉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族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作例举。

  

元明清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各情况的个别迁徙,大约到了清朝中期,尹姓开始广布于南方各省。

关于“尹姓的来源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85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