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1927--1937年中国是什么时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是什么意思)

1927--1937年中国是什么时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是什么意思)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8-30    点击:  273 次

1927--1937年中国是什么时代?

网上有关“1927--1937年中国是什么时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国民党统一全国训政时期

按孙中山的说法,民主过程经过三个过程,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军政时期在国民大革命结束后就完成,然后进入训政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政府在45年抗战结束后马上宣布进入,宪政,那个时候的事大家都知道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是什么意思

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拟定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即“五五宪草”)预备正式立宪。这是中华民国宪法的前身,它本来应该由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制宪国民大会未能召开,立宪遂向后拖延。直到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议决通过《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宣告“训政时期”结束,“宪政时期”开始。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训政"意思是认为人民需要“训”教育才能进入宪政。孙中山把建立中华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训政即第二个时期。在国家统一完成(即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结束)后,军政阶段即随之结束,训政开始。

国民政府订定《训政时期约法》,在训政时期“约法”为国家基本法,起到宪法的作用,国民政府有完全的治理国家的权力。

训政经过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革命胜利,军政结束;

1931年5月12日,《训政时期约法》制定完成;同年6月1日开始颁布生效;

国民政府原定于1936年结束训政,但因日本侵华,国家受难,故国民大会一拖再拖,宪政迟迟未始;

1945-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重新提及结束训政一事;

1946年11月,制宪国民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并附带通过《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一切与宪法抵触之法律,须立即废止。同时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结束程序法》,结束国民政府的运作;

1947年,民选产生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委员,行宪国民大会召开,中华民国政府成立,训政结束,宪政开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训政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

土地改革总政策 农村包围城市。

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开始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独立领导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率先在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中国***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中国***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为了争取农民对红军的支持,扩充队伍,在此期间中国***实行土地革命。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毛泽东制定土地纲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如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土地革命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保卫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这可以在一些老**片中看到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子,如《红孩子》、《翠岗红旗》等。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调整农村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一政策,即保护了农民利益,又团结了地主抗日,对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期间,为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在敌后的土地工作中主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放在了次要位置上。抗战开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地位暂时下降。在这一时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抗战。由此提出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虽然收入减少,但土地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有助于稳定地主阶级,使其支持抗战。农民交租交息,虽然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但已经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可以有效的发展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执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路线。土地改革大大激发了农民支持解放战争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热播电视剧《亮剑》中就有反映。

  建国后: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

  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新中国建立之初:

  面临艰巨的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的任务,中国***在新解放区继续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三大改造时期:

  1953年,新中国实现了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的任务后,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实现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公有制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十年探索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后,中国***错误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纠正“左”倾错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路线、政策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从人力和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总路线,就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分别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就是根据土地改革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制定的。

  土地改革总政策 农村包围城市

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四个时期各自的时间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1840--1864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开始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21864--1895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洋务运动。

3 1895--1905 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形成高潮,发生戊戌变法,同时,又发生义和团运动。

4 1905--1919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进行的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21--1924 中共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进行农民运动。

2北伐战争时期(1924-1927年),又叫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又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也就是近代历史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

现代:1过渡时期三大改造时期 :1949年建国——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前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

中国近代史分为多少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分为多少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分为多少个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1949年,共110年的历史。

一、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从1840-1919年五四运动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五四-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细分:把1840-1911年辛亥革命,学界称之为晚清七十年。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成为党的革命史时期。

三、按照党史可将近代史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又叫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1927年8月——1936年12月:十年内战时期(又叫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1936年12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4、1945年8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又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包括哪几个时期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840-190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时期1900-19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北洋军阀时期(包括国民大革命时期)1912-1928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八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现代史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49-1966

十年文革1966-1976

两年徘徊1976-1978

改革开放1978-

中国近代史分为几个阶段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从1840-1919年五四运动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五四-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把近代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11840--1864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开始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21864--1895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洋务运动。

31895--1905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形成高潮,发生戊戌变法,同时,又发生义和团运动。

41905--1919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进行的。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下线的问题就有人喜欢以1919年为界,也有的喜欢以1949为界。仅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上签了多少个条约啊21条

《辛丑条约》

1842.0829

中英《南京条约》

1843.07.22

中英《五口道商章程》

184310.08

中英《虎门条约》

1844.07.03

中美《望厦条约》

184410.24

中法《黄埔条约》

185806.26

中英《天津条约》

l858.06.27

中法《天津条约》

1858.05

中俄《瑷珲条约》

1858.06.13

中俄《天津条约》

1858.06.18

中美《天津条约》

1860.10.24

中英《北京条约》

1860.10.25

中法《北京条约》

1860.1102

中俄《北京条约》

1868.07.28

中美《蒲安臣条约》

1887.1201

中葡《天津条约》

1881.02.24

中俄《伊犁条约》

1876.09.13

中英《烟台条约》

1884.05.1l

中法《李福协定》

1885.06.09

中法《巾法新约》

1895.04.17

中日《马关条约》

1895.11.08

中日《辽南条约》

190109.07

与英关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签订《辛丑和约》

中国近代史所讲的两个时期指什么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1、1921,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

2、第一次是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大革命失败。主要原因是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第二次是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3、1927年,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近代史特点:半殖民半封建

两条线索:沉沦、崛起

两个任务:政治独立、经济独立

三部历史: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式

三场革命:太平天国1850--1864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

四个阶级:农民、地主、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五次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法英俄德克里木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

七股思潮:师夷长技(魏源),理想天国(太平天国),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维新派),民主共和(革命运动),实业救国,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你好。

1北伐战争推翻封建北洋军阀。

2抗日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3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关于“1927--1937年中国是什么时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38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