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属于哪个城市(山海关在哪个城市)
-
山海关属于哪个城市
网上有关“山海关属于哪个城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山海关在哪个城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山海关在河北省。其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又名“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好的城关,其素有我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与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因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第一关”,保存最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第一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
山海关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山海关在哪个城市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
山海关作为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第一关,当之不愧地成为了气势恢宏的天下第一关。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山海关的建筑形制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
山海关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为秦皇岛市辖区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东部、东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西部、西北部与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毗邻,南襟渤海,北依燕山。山海关历史悠久,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解放初期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现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至今。
山海关在河北省东北部。山海关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为河北省秦皇岛市辖区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山海关又称为榆关、渝关、临闾关。
山海关关城最早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山海关以长城为主线,分别有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寿山等风景区。
山海关在哪个城市?
山海关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区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截至2020年,山海关区下辖4街道、3镇:南关街道、古城街道、西关街道、路南街道、第一关镇、石河镇、孟姜镇。
秦皇岛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东北部、南临渤海,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功能区、京津冀辐射东北的重要门户和节点城市。
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是中国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中国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粮油加工基地,被誉为“车轮制造之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山海关区
关于“山海关属于哪个城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2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