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谢灵运的个人作品(谢灵运相关资料)

谢灵运的个人作品(谢灵运相关资料)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7-30    点击:  150 次

谢灵运的个人作品

网上有关“谢灵运的个人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谢灵运相关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已佚。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润饰《大般涅槃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槃经.文字品》 。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谢灵运相关资料

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已佚。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f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润饰《大般涅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经.文字品》 。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人物评价

总评

谢灵运曾自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其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

*** 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

历代评价

谢玄: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钟嵘《诗品》: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萧纲《与湘东王书》: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批评当时文坛“酷不人情”之弊,说是源自谢灵运的影响。

沈约: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李延寿:灵运才名,江左独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人各有能,兹言乃信,惜乎!

释皎然:①诗中之日月。②上蹑 *** ,下超魏晋。

王勃: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敖陶孙: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朱熹:晋人诗惟谢灵运用古韵,如‘佑’字协‘烛’字之类。

邵经邦:愚观乌衣巷之游,真所谓芝兰玉树,j耀当时。若叔源之识鉴,康乐之才美,宣远之清悟,宣明之杰济,然皆不得其死。…诸子非不才义丰办,然皆刚躁负气恃才,而持操不笃,违理过当,是以凶也。

江东伟:谢叔源与从子灵运并有美名,时人谓叔源风韵为高,目望蔡肃如寒风振松,目康乐凛凛如霜台笼日。

王世贞:余始读谢灵运诗,初甚不能入,既入而渐爱之,以至于不能释手,其体虽或近俳,而其意有似合掌者,然至丽之极,而反若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余子所可及也。鲍照对颜延之之请骘,而谓谢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若铺锦列绣,亦复雕缋满眼也。自有定论,而王仲淹乃谓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谦,颜延之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此何说也,灵运之傲,不可知,若延之之病,正坐于不能约以则也,余谓仲淹非能知诗者,殆以成败论耳。

王夫之:①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若夫未忘故主,而匿情委曲以避患,谢灵运之所以身死而名辱。“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孰听之哉? ②谢灵运、范晔雕虫之士耳,俱思蹶然而兴,有所废立,而因之以自篡,天子若是其轻哉!何P乎?P于司马懿也...而灵运、晔犹不恤死以思偾兴,唯视天下之果轻于一羽,而贩蚓僦无难也。范晔之志趋无常,何尚之先知之,其处心非一日也;灵运犹倚先人之功业,而晔儒素之子弟耳,一念怏怏,而人主县命于其佩刀之下,险矣哉!萧道成、萧衍之娴靡玻灵运、晔之媸б玻一也。大位之轻若此,曹操所经营百战而不敢捷得者也,故曰司马懿P之也。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谢诗)芜累寡情处甚多。

喻文葵:情真语挚,不愧古人立言,陶诗之所以独有千古,非三谢之所能及在此。

蔡东藩:谢灵运之被诛,当时谓其逆迹昭著,而史官独以恃才凌物,为其致祸之由,诚有特见。灵运一文人耳,吟诗遭忌,锻炼深文,刑重罚轻,已为可悯。

*** :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

钱钟书:每以矜持矫揉之语,道萧散逍遥之致,词气与词意,苦相乖违。圆海(阮大铖)况而愈下。

山川之美的写作背景

简介

谢灵运(385~433)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作品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全集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悲至难铄。击节当歌。对酒当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陇西行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日出东南隅行

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长歌行

倐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粲粲乌有停。泫泫岂暂安。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变改茍催促。容色乌盘桓。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既惭臧孙慨。先愧杨子叹。寸阴果有逝。尺素竟无观。幸赊道念戚。且取长歌欢。

苦寒行

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浮阳减清晖。寒禽叫悲壑。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

苦寒行

樵苏无夙饮。凿冰煮朝飡。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

豫章行

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茍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

相逢行

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邂逅赏心人。与我倾怀抱。夷世信难值。忧来伤人。平生不可保。阳华与春渥。阴柯长秋槁。心慨荣去速。情苦忧来早。日华难久居。忧来伤人。谆谆亦至老。亲党近恤庇。昵君不常好。九族悲素霰。三良怨黄鸟。迩朱白即頳。忧来伤人。近缟洁必造。水流理就湿。火炎同归燥。赏契少能谐。断金断可宝。千计莫适从。万端信纷绕。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心晓形迹畧。畧迩谁能了。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纻缟。

折杨柳行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泰山吟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岝崿既崄巘。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一.译文: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论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两岸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歇时,(传来)猿猴、鸟雀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落,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山水的人了。

二.介绍:

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在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山川之美》是写给谁的?内容是什么?

陶弘景的许多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都是有贡献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谢灵运

中国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 、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写秋色“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 》、《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画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盘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 晋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 隋书?经籍志 》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 卷,收入《 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 》。另有明代李献吉 、焦竑辑刻的《 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了解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谢灵运的一生

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记得大学老师说过,这一句就够他用一辈子的了

作为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可我们知道,谢灵运之家为晋宋豪门士族,谢公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寄养于钱塘(今杭州)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今南京),出任过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多活动于建康、始宁等地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行前取《万载县志》一观,内称:“在吴之头楚之尾,山高水清,禾谷丰硕。地势隐然,负山带江。山水清阝奥(AO,与‘奥’同音),风气厚密……万,岩邑也,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绿波。域内奇观,必曰山水。万载地虽僻处,而层峰叠嶂,锦浪纹波,胜致幽景,亦足供高士名流游览栖隐。且灵气所钟,代有哲人。”可见万载不仅是五谷丰腴之乡,且是环境清幽生态极好的人杰地灵之地。三国东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年),万载开始单独设县,当时叫阳乐县,县治设如今该县的罗城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阳乐县改名为康乐县,由此与谢氏家族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率九十余万军队南下灭东晋。秦军前锋为二十五万人,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很快攻下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以谢安(谢玄叔父)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谢灵运之祖父)为前锋都督,在淝水一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苻融军,立下赫赫战功。谢玄因此而加都督徐、兖、青、冀、幽等州,封康乐(今万载)公,食邑二千户。谢玄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谢王奂,幼子谢琼(或谢混)。谢王奂天性迟钝,26岁便夭亡了,但却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谢公仁、谢公孝、谢公信、谢公义。谢公义,字灵运,为谢王奂幼子,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长得灵秀漂亮,聪明好学,谢玄视之若掌上明珠,曾感叹说:“我生了谢王奂,他很笨,但他却生出了灵运这样聪明的儿子!”谢灵运4岁时,祖父病重,临死前谆谆嘱咐家人一定要把灵运带好,培养成才。公元393年,谢灵运八岁时袭承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仍然食邑二千户。

谢灵运冤死广州

谢灵运十五岁时,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赞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南朝挖制区)莫及。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南朝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取晋立宋国后,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曾说,天下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

刘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文帝刘义隆为巩固其统治,对世家大族采取笼络政策,谢灵运由于名气大,被征召为秘书监,还被指定撰修晋史。但时隔不久,谢灵运就看出皇帝对他表面上尊重,实际上“惟以文义接见”,只是要他充当一名文学侍从罢了,并无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而朝中真正受重用的却是些名望才干远不如他的人。不久,谢灵运再辞官归始宁,与朋友往来吟咏,或率领数百随从出入于深山幽谷,探奇觅胜。

谢灵运酷爱登山,而且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可以说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着名的“谢公屐”。刘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但他还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地方官员纠弹,要治他的罪。谢灵运不服,反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他还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广州。可是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433年)10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处弃市刑(当街斩首),死时仅四十九岁。一代文豪犹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倏然而逝。

为什么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没有收录谢灵运的诗词作品?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以及古诗文,是在我们学习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上了大学,也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而这些只要与语文有关的课程,都离不开古诗文和文言文,在古诗文里有很多着名的诗人,比如说李白、杜甫等等,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语文教材中都没有收录谢灵运的诗词作品吗?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谢灵运的生平吧!谢灵运,原名工艺,字灵运。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佛学家、旅行家。他是陈郡阳夏县人,也是位于现在的河南太康,他出生于浙江,谢灵运是个很好命的人,他继承了祖父的爵位,后来又被封为康乐公。我们知道,谢灵运很好学、博览群书,他也是一位山水诗歌的诗人,同时它的历史也很好,曾经翻译过佛经,并且奉旨撰《晋书》,那么像谢灵运这样博学多识的人,为什么没有进入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初中高中的教材选材都有哪几种元素吧,首先第一是要通俗易懂,不能是很繁琐的古文,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很费劲;第二是要有正能量的,是有政治导向以及积极向上,只有正能量的东西才可以给学生看;第三诗人的背景要良好,不能是背景不明或者是背景官僚腐败的。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谢灵运虽然说有很渊博的知识,但是以上几点基本都不太符合。首先我们要说通俗易懂,由于谢灵运的知识渊博,所以谢灵运所编写的诗以及书都很难懂;其次,是要有社会正能量,谢灵运生在这样的世家,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让人揣测的,所以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太好;第三就是背景要良好,谢灵运的背景复杂,而且出生的就是官宦子弟,所以不太适合让学生了解。

南宋谢灵运是什么诗的开创者()(10)

南宋谢灵运是什么诗的开创者:山水诗。

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谢灵运却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现存诗近百首,其中38首可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山水诗。山水诗在晋宋勃然而兴,其功首推谢灵运。

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有赖“雕琢”之功。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

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合力展现出山水的姿态各异而又变化万端。

同时,谢灵运山水诗又呈现出了“自然”的一面。谢诗中体现的“自然”,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谢灵运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风貌,这和诗人的“雕琢”之功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谢灵运也有看似不事雕琢脱口而出的句子,真切自然,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

“雕琢”和“自然”往往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杂糅并陈,这是谢诗的双体面。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谢诗是“自然”的,这一方面反映在其描摹景物的用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其所描摹的景物也是现实的,这既不同于汉大赋夸张藻饰,也不同于玄言诗的概念化写景风格。而“雕琢”,大多集中在谢灵运对具体景物的细部刻画上。

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境界。他在既往文学作品写景经验的积累之上,创造性地将多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

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诗充满新鲜感甚至是陌生感的、或幽深或明丽的景观,为读者呈现出如同实景,而又超越实景的诗化的“自然”。

关于“谢灵运的个人作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108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