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在哪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哪里)

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在哪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哪里)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7-23    点击:  273 次

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在哪里?

网上有关“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在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为北京世园会园区,地址在北京市

具体内容: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由国家主办、北京市承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为集中展现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万花之园”,北京世园会园区究竟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如何实现“绿色园区、海绵园区、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目前,北京世园会进入如火如荼的全面建设阶段,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了探访。

海绵园区:

90%雨水可得到收集和利用

刚开春,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原有鱼塘水已被抽干,十几台挖掘机紧张作业,每天挖出1万方土,拓展鱼塘面积,形成规划中的妫汭湖;这1万方土被拉到几百米外的地方,就地平衡堆筑成山体,5台强夯机不停地把20吨的重锤砸向山体,以增强山体稳定性。预计到3月底,规划中的天田山和妫汭湖主体就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北京世园会园区位于延庆新城集中建设区西部,横跨妫河两岸,总面积503公顷。据介绍,北京世园会园区以“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为园区整体结构布局。其中,“一心”即指核心景观区,利用现有废弃鱼塘,营造景观水面,与妫水河相依,形成一片连绵水泽。受《史记·五帝本纪》“舜居妫汭”的启发,设计者将这一景观命名为妫汭湖。

“我们运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手法,拓展现有鱼塘,营造湖面景观。其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出山体,建设?‘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传承与展现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北京世园会景观设计师严伟说。

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表示:“坚持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理念,我们要降低开发强度,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记者了解到,北京世园会园区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将现场规划、土地开发和具有生态保护作用的雨水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维持或恢复开发区域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低影响开发”是多年前国外提出的概念,它要求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不能超过现有的径流系数,不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让自然的湿地、公园、蓄水池等装置吸收降雨,并通过净化装置把它们重新利用起来。

“简单地说,就是园区像海绵一样将降水吸收,不让这些降雨大量溢出,不仅能解决内涝问题,同时还能补充水资源。”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介绍。园区的人行路采用透水铺装,路侧设置了与自然地形相结合、既能收集雨水又能营造景观的生态草沟,辅以盲沟等其他排水设施,可汇集园区内90%的雨水,至妫汭湖等三处景观水体。收集的雨水经湿生植物净化水质达标后,可用于周边植被的灌溉,多余的部分可排入妫水河。

地下管廊:

智慧管理彻底告别“马路拉链”

现代生活离不开水、电、天然气,它们通过埋在地下的管线输送,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由于管线错综复杂,建设或者抢修工作经常导致道路重复开挖,有的道路甚至长期处于维修阶段,被生动地比喻为“马路拉链”。这种现象,在北京世园会园区将得以避免。

据悉,园区采用了先进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市政管线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维修,实现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在美化园区景观的同时,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蔚蓝的天空下,一台台挖掘机伸长“手臂”,在刚刚解冻的土地上奋力下挖,身穿橙色工作服的施工人员穿梭其中,有序指挥调度……这是记者前不久在地下综合管廊开工现场看到的场景。

据介绍,北京世园会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长度3.34千米,工程设计采用三舱结构,安排热力、燃气、给水、再生水、电力、电信等入廊,沿园区南路等6条主要道路设置,包括1条主管廊,5条支管廊,并与周边的地下管线连通配套。

“地下管廊就是将各种地下管线统一放在地下的走廊内。”叶大华说,城市里大部分管道直接埋在地下,各条管线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网,如果管线出问题,就需要破开路面施工。而管廊则是一个通道,多位于人行道、绿化带下方,将这些管线合理地收纳其中,如果需要扩容、维修工作,工人只需要通过进料口进入操作,免去了经常性破开道路的麻烦事。

北京世园局总体规划部部长许红介绍,以往10多根管线在同一路基下直埋敷设,每隔几米就要设置检查口供人员进出作业,有限的路面布设着较多井盖。而北京世园会的园区南路上,仅会出现极少的井盖,路面风貌及通过舒适性都会大不一样。

这是延庆区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智慧化管理是其亮点。一旦园区内部地下管线突发异常,2公里以外的运行控制中心仅用几秒钟便可收集到相关数据并发出警报。同时可精确锁定异常管道位置,运行人员就能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若遇复杂情况,维修人员还可从入口直接进入地下管廊作业,彻底改变了以往挖开路面、断路施工、“开膛破肚”的抢修方法。

绿色建筑:

中国馆等场馆节能率达到50%以上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以及建筑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建筑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北京世园会园区,绿色建筑理念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叶大华介绍,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即将开工建设。方案汲取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集绿色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身,将成为最高级别的三星级绿色博览建筑。建筑不仅体现本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也将使本届世园会建设成为历届中最为节能和节水的一届。

根据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当绿色博览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博览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国内绿色三星建筑屈指可数,因为它不仅需要巨资打造,技术要求也相当严苛。在绿色博览建筑评价体系七大类指标中,节能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也是世园场馆设计师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以中国馆为例,它运用了最前沿的绿色理念和生态环保技术,使之成为节能的典范。据测算,中国馆采用绿色技术,能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需求50%以上。

首先,中国馆在设计时将梯田的元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利用土壤恒温的特点,将基座覆土巧妙地作为一种被动式技术用于降低建筑能耗。

其次,展馆不同部分根据人员活动需要,专门进行了空间差异化设计,观景平台和首层的“半室外空间”,让人们有机会在满足基本舒适度的前提下,享受阳光和微风,充分领略自然、融入景观,而这一设计同时又能节省大量能源。

除此以外,专门设计的地道风系统还能大幅减少空调和采暖系统的使用时间,地道风技术在风进入室内时利用地道,在夏季对室外空气预降温,在冬季预升温,利用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蓄热能力强的特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坡屋顶、琉璃瓦与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一体化,再现中国古典建筑神韵的同时,兼顾了日光照明和光伏发电提供清洁能源的平衡。“总之,一系列绿色技术的采用,使得中国馆成为一座有趣的建筑,非常值得期待!”叶大华说。

据介绍,北京世园会园区预计2018年底完工,交付展陈布置。到2019年,海内外的游客将在妫水之滨,领略“万花之园”的风采。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哪里

意为从茂盛的花丛中穿过,而不沾到一片花叶。还有一层意思,即周旋于很多女人之间却没有任何纠缠问题。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元曲《牡丹亭》。

原文: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激扬豪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翻译:

(我)从鲜花从中穿过,(但是)(我)并没有在我身上留下任何的叶子、花瓣。在早晨穿过袅袅青烟和杏花林,晚上就坐下远眺远处的翠绿青葱。风光景致别有一番风味,花花草草交相辉映,钱塘的苏家更添光彩。

牵回心中的万千思绪铸成诗堂,众人都忙着赋诗词。万丈豪情冲荡九州,挥毫泼墨写下的诗句展现风采。在牡丹花下死去,即使做了鬼,也略显风流。

万花借指官僚上的权贵人士,片这个字和不沾身写出作者的清廉。写出了作者在朝廷不受官僚的控制(因为并没有收下贿赂,受人之礼必听于人),一心清廉的决心。

这句诗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书生对杜丽娘说的话。

故事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大概是形容一个男子,虽然混迹于烟花之地,但是却毫不动心,可以形容男人很专情或者是洁身自好.

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

百度百科——《牡丹亭还魂记》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反义句子(38句)

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解释

1、在现代这句话多用来比喻一位男子和多位女子有所牵扯,他风流了,放纵了,但最后却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不会给任何一个女人留下希望与幻想,他们看似多情,实则无情,这类人大部分感情手段高超,做事无所顾忌,缺乏责任感。

2、还有一层意思,即周旋于很多女人之间却没有任何纠缠问题。

3、这句话原本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故事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享云雨之欢。

二 、出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1、具体诗文是: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2、诗文简介: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杜丽娘乃是古典戏曲中少有的少女形象之一。作为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可是在婢女春香的引诱下,她偷偷越出绣房走进花园,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丝渴望爱情的念头,并在梦中与情郎柳梦梅幽会于牡丹亭畔。

参考资料:

牡丹亭百度百科

万花之王,花中皇后,花种君子,群花之魁,寒秋之魂,花中西施,花中珍品,水中芙蓉,金秋娇子分别是什么?谢谢了

1、故事描写了女主人公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2、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3、汤显祖 《牡丹亭》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4、恐怕没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吧?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5、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6、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7、汤显祖的 牡丹亭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8、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9、牵回百意铸诗堂,众赋诗词亦乎忙。

10、详细释义 解释:犹言沾风惹草。

11、表示经受不住诱惑,处处留情,用情不专一,很花心,一般形容男子。

12、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形容一个人洁身自好.表示虽然诱惑极多,但却能洁身自爱不受影响。

13、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14、“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15、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16、形容一个人洁身自好.表示虽然诱惑极多,但却能洁身自爱不受影响。

17、位男子从众多女子的追求之下一路走来,没有和任何一个有暧昧或瓜葛。

18、“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民间文人骚客的言辞。

19、造句: 1、他出处处沾花惹草,忘记自己有家室。

20、出自 汤显祖的 牡丹亭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21、若一尘不染,心法可得。

22、意思就是:型容一个人(一般为男人)很花心,很风流,很潇洒,很博爱....而且有很多很多女人爱他喜欢他,经常的有桃花运。

23、激扬毫情荡九州,倾注诗句展风流。

24、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25、在尘不染尘,在欲而离欲,在世而出世。

26、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7、不尽常人迷恋世间尤物,连英雄豪杰也难过美人关。

28、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29、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30、沾花惹草 [ zhān huā rě cǎo ] 释义 犹言沾风惹草。

31、还是流连忘返名媛丽人之间,卧榻暖枕之侧,更显风流人生吧!”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也是佛教的一种境界,出自《金刚经》,与俗语“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相对。

32、杜丽娘做春梦,梦到一个帅哥要她签名,被勾引到牡丹亭,然后HAPPY了一下~...

33、出自:《花城》 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34、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出自元曲《牡丹亭》意为从茂盛的花丛中穿过,而不沾到一片花叶。

35、他认为自己长得帅,处处沾花惹草。

36、放弃所有的一切而只求与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归隐田园。

37、即清净...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历耳根,从闻思修...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有过描写,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38、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万花之王——牡丹 花中皇后——月季

花中君子——兰花 群花之魁——梅花?

寒秋之魂——菊花 花中西施——杜鹃?

花中珍品——山茶 水中芙蓉——荷花?

金秋娇子——桂花

1、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2、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寒,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月季花荣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有52个城市将他选为市花,1985年5月月季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第五位。

3、兰花(学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4、梅(学名:Armeniaca mume?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5、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6、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该物种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又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中国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长沙、无锡、九江、镇江、大理、嘉兴、赣州等城市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

7、山茶(学名:Camellia japonica?L. ):灌木或小乔木,高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山茶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高温,忌烈日。中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各地广泛栽培,茶花花色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花有止血功效,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8、荷花(Lotus flower)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

9、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牡丹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

解答: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公顷)。

分析:因为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面积单位大小按从小大到的顺序排为:平方纳米<平方微米<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其中除了前三个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进率都是100,再回到原题,35平方千米的小数点往右边移两位就是乘100,进率为100,所以是公顷。

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解析: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年),后经几代皇帝精心营造,使它成为我国园林史上乃至世界园林史上的一座丰碑。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它不仅荟萃了许多江南名园的胜景,还集纳了许多欧洲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

园中有景点100 处,数以千计的宫殿、楼阁、亭台、馆榭由长廊、墙垣、桥梁、湖沼、河泉,以及千姿百态的石山岗阜、仪态万方的奇花异木相勾接,金碧辉煌,宏伟瑰丽。它的盛名传到西方,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博物馆”。

19世纪中叶,清王朝日趋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一连三天的洗劫使园内大量珍宝、文物荡然无存。为了销赃灭迹,侵略者 大发,悍然下令焚烧了圆明园,留下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1980年,以宋庆龄为首的各界人士1583人联名发出重整圆明园的倡议,得到 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响应。如今,园内最大的水面——“社海”按原貌重整一新,于1985年6月30日正式向游人开放。1987年,圆明园被辟为“遗址公园”。

关于“被评为"万花之园"的景点在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04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