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胡适是谁(胡适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胡适是谁(胡适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7-11    点击:  107 次

胡适是谁

网上有关“胡适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胡适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

求学之路年,还不到一岁半的小胡适就和哥哥,叔叔和妈妈一起渡海来到台湾台南。胡适和家人在台南住了九个多月,又举家迁往台东。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胡适一家于1895年回到了家乡徽州。

这时因为父亲的去世,小胡适成了母亲冯顺弟的精神寄托。这位二十三岁就守寡的“填房”,为了让胡适成才,一直在学习上对他严格要求。1904年,胡适的三哥到上海就医,胡适也跟三哥一起到了上海,接受新式教育。

年胡适转学到澄衷学堂,在那儿他读到了严复译的“天演论”,第一次接触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大受影响。有一天胡适要二哥帮他取一个表字,想到“适者生存”,于是就取为“适之”(二哥字绍之,三哥字振之)。后来胡适参加官费留考,才正式用了“胡适”为名。

夏季,胡适考到中国公学,而这里成为胡适展露头角,初试啼声的地方。当时学校有一个“竞业学会”,出版白话刊物“竞业旬报”,以鼓吹革命。旬报第一期有一篇“地理学”,就是胡适一生中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到了第二十四期以后,旬报就由胡适主编。胡适如鱼得水,大展身手,有几期旬报从头到尾全是他一人手笔。胡适在这个刊物上,奠定了日后写白话文的扎实基础。

年胡适赴美国留学,在美国读书一共七年(1910年-1917年),前五年在康乃尔大学,后两年在哥伦比亚大学。

年6月,胡适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毕业,继续念哲学研究院,一年之后转学哥大。当然胡适到哥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哥大在学术界的声望极高,胡适要念的哲学更是其中翘楚。在胡适转学到哥大后,大名鼎鼎的杜威就成了胡适的指导教授。胡适在哥大待了两年,1917年5月结束学业。

后期创作胡适于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论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

年出版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他还写了许多自然畅达的传记作品和杂文,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年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又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

在30、40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g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年2月24日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2岁。

胡适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长子

胡祖望,早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服务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

女儿

胡素斐,早夭。

次子

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

孙子

胡复,是胡祖望与曾淑昭之子,生于1955年,名字为胡适所取,为收复中华,复兴中华之意,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扩展资料

胡适的妻子叫江冬秀,在1917年和胡适结婚。这是一场母亲包办的婚姻,胡适自己对于这个妻子并没有多大的感情,而当时自由恋爱的风气已经兴起,胡适也想过要毁掉这份婚约。但是因为他出于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胡适和江冬秀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长子胡祖望,次女斛素斐和幼子胡思杜。其中胡适唯一的女儿胡素斐在五岁的时候就不幸夭亡了,胡适对于这件事一直深感痛心和愧疚。在1927年2月,他在美国讲学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梦到了逝去的女儿,他当晚就悲痛大哭,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自己的女儿。

之后还给江冬秀写了一封信,心中说道,子女儿死去之后,自己一直忍了一年半,一直到今天才大哭了一场。信中还写到了自己当时如果能够早点请医生给她治疗,或许她就不会死了,充满了遗憾和内疚之情。

胡适的其他两个儿子命运也大为不同:大儿子胡祖望一生并没有经历太大的波折,他曾经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和台湾驻美国机构参事等职务,于2005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而小儿子胡思杜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于1957年自杀身亡,终年三十六岁。胡适的后代除了大儿子之外,其他都没有善终的,实在是一件让人哀叹的事情。

百度百科-胡适

民国著名诗人胡适作品有哪些?

胡适,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是五四文学革命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创作白话诗的新人。他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发动文学革命的第一个信号。

他于1920年出版的诗集《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1918年,胡适发表《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白话剧剧作。胡适无论是在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为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开拓作用,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里提出,改良文学要从八个方面着手,认为写文章应该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的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主张用白话代替“之乎者也”的文言文,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诗集《尝试集》虽然艺术上还比较幼稚,但平白如话,浅显易懂,如实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剧作《终身大事》开创了戏剧反映现代社会问题的风气。

由于受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胡适对中国社会的前途认识不清,许多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后来他把主要活动转移到政治方面,担任国民党政府官员,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胡适简介及作品 关于胡适的简介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适文存》。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四册,《胡适文存》在1927年被推选为新文学十部杰作之一,并且排在第一位,这本书当时有很高的销售量,被选为畅销书。《胡适文存》表达了胡适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响,如梁实秋、张爱玲等,他们都把《胡适文存》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直到胡适逝世以后,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人发现后一直出版并且销量很高。由此可见,胡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阅读,那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胡适四十自述讲述了什么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胡适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之一,他因为提倡白话文,坚决支持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一生兴趣广泛,涉猎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在文学、哲学、史学和教育学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对于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师,他的经历和事迹可以给我们现在的人很多的教育和启发,而一本叫做《胡适四十自述》的书就是走进并了解这位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这本书又叫做《胡适自述》或者《四十自述》,这是由胡适先生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型著作,是中国现代传记的经典之作。该书主要讲述了胡适从童年、少年一直到成年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感悟,回顾了他人生中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和自己的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从这本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所特有的睿智、儒雅和风趣的个人气息。

 胡适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了自己写这本书的缘由:因为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缺乏传记性的文学作品,因此他开始四处鼓动自己的朋友写自传。但是他们虽然嘴上满口答应,但是到最后却始终没有真正下笔写。胡适的群说虽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对于自传的热衷,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胡适四十自述》这本著作。

 胡适的这本著作一共使用了两种体裁,分别是自序部分的小说体和正文中的历史叙述体,原本胡适的打算是写成小说的,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他还是认为历史叙述更加适合用来写自传,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本著作。

 《胡适四十自述》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书,对于胡适先生感兴趣的人不妨一阅,一定会有所斩获。

 民国著名学者鲁迅与胡适关系

 鲁迅与胡适两人本是没有比较性的,但是胡适与鲁迅在中国的位置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中国道路,对此还影响到我们今天。那么他们两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毕业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因为看到日本人残杀国人,觉得必须从文化上来医治民族的病,于是弃医从文,坚决的走上了从文道路。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其主将的一员。享年56岁。

 胡适,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家。胡适兴趣广泛,他还涉及很多知识领域,如教育学、考据学等多种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积极倡导文学改革,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核心人物之一。

 鲁迅与胡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差异以及文化追求。从学术理论上看,鲁迅能从实际出发,不断的改善自己,让自己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改革比社会改革更重要。但胡适还是坚信自己,他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一点点积累的,只要思想改变了,社会面貌就自然会改变。而鲁迅注重启蒙思想,但同时也不轻视社会改革,他认为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事情的发展在不断的改进,人也要随事情的变化不断进步。而胡适只注重启蒙思想,丢了社会改革,胡适往往从理论上出发,坚持启蒙主义。虽然两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关于胡适年谱内容是什么

 《胡适年谱》也是一本记载了胡适一生的书籍,作者是耿云志。这本书主要是参考了胡适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以及一些已经刊印了或者还没来得及刊印的日记、信电、手稿等,当然这些还不够全面,还加入了1949年之前的国内报刊和台湾书刊,甚至还有与胡适同一时代的人过于胡适的著作和回忆等。

 有了这些全面的资料,作者开始对这些原始材料开始进行审核,并且一一进行分类。反映胡适参加的社会活动以及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态度或见解有关的材料,都采取尽量保留的原则。关于胡适自己的重要学术活动,还有与其他学者相互切磋的这种类型的材料也都尽量采用。

 作者耿云志193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更是胡适研究会的会长。因此他所有的著作中不乏有许多关于胡适的,比如《胡适研究论稿》、《胡适新论》还有我们今天将的《胡适年谱》。但是《胡适年谱》这本书出版之时,有与校对编辑的疏忽,有许多的错别字,这是让许多学者不能忍受的。

 《胡适年谱》大概30余万字左右,从胡适思想的形成,与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到别人对胡适的评论等,这些在《胡适年谱》中都有比较全面的的反映和记述。整本书就是为大家再现了一个有政治主张、有思想信仰、有感情悲欢、有内心矛盾的一个胡适的丰满人物形象。《胡适年谱》由于书写了胡适的心路历程,于是也被称为胡适的思想传记,因此有学者评价说,这是一本研读胡适的非常好的入门书。

 胡适的尝试集写了什么

 胡适尝试集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该书开创了新文学运动的风气,可以说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不仅是一本了解胡适思想风格的著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胡适的这本《尝试集》的创作背景。胡适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他小的时候在家乡安徽绩溪接受了九年的私塾教育。之后在1910年到1917南的时候从上海到美国留学,一开始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方面的的知识,之后由于十分喜欢文学而开始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自1915年进入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从著名学者杜威研究哲学。这段经历对于他以后的人生选择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成为了他吸收其他理论学说的基础。胡适著名的口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而《尝试集》这本著作则是在1916年7月开始撰写的,其中第一版写于留美期间,之后的第二版和第三版则写于回国之后。

 胡适《尝试集》的第三个版本还附上了他的另一本著作《去国集》。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从文学性上来说并不能算一本水平很高的经典著作。但是这并不妨碍后世的人去研究并探讨这本著作,因为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的`白话诗集,这就奠定了这本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揭秘胡适的老师是谁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学识渊博,涉猎颇丰的学术大师。他对于近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了,这些事件对于把大众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民主自由等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适的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了。

 先来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况。他生于1859年,是美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潮流。而在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话,那么杜威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实用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把实用主义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于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对于胡适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杜威终生推崇的实用主义也是胡适研究学问和写作的主要风格,胡适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个观点的由来就是他的老师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学说。而且胡适写文章不追求辞藻华丽和内涵深刻,而是陶让读者理解并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受他的老师杜威的影响。

 胡适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里提到的只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从他深受老师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2、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

3、“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4、胡适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历史上胡适是谁胡适简介和历史影响

  胡适是中国有名的诗人和学者,有着深厚的 文化 功底。他倡导文学改革,对中国白话文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胡适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胡适的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着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典故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的历史影响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毛泽东”。

季羡林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在他归国初期期间,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 留学 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 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于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 政治 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__”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 语文 教育 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 理性思维 ,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胡适的名人评价

世界着名 历史学 家、汉学家余英时曾经评价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 西方哲学 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 中国哲学 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一个启蒙式的人物,在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胡适自己相比“哲学史”,他更喜欢用“思想史”,有人说他是一个行动家,因为他总是在思想的基础上行动。胡适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而胡适在思想上的来源则显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实秋曾评价过胡适的为人。他说:“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着名学者、哲学家张中行也曾有过类似的评价,都是称赞胡适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这大概与胡适良好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胡适远赴美国留学,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显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为他温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广泛,富有着他独特的美丽,使他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胡适也总是笑容满面,从不见曾见他有失风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胡适也总是从容而淡定的样子,这往往会令他身边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胡适是中国知名的学者,他在各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名人对胡适的评价也有很多,余英时、梁实秋等人都对胡适赞赏有加。

历史上胡适是谁相关文章:

1 近代史人物论文胡适

2 鲁迅与胡适的历史

3 中国自由主义****胡适的苏俄认知论文

4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5 历史上成就北大的“三只兔子”

6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胡适是什么朝代的人

清代晚期出生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 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彊,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着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是***吗

胡适不是***。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891年12月17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

1894年3月,回到绩溪读私塾。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

1919年,出版论着《中国哲学史大纲》。

1920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

1921年,出版论着《胡适文存》。

1922年3月,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同年,创办《努力周报》杂志。

1928年12月,出版论着《白话文学史》。

1932年1月12日,被国民政府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同年,创办《独立评论》杂志。

1933年4月25日,被国民政府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

文学家梁实秋对其评价: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是天性使然还是有所为而然,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兼心理学家去研究;

专从现象方面说,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

关于“胡适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93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