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水分子)

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水分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15    点击:  138 次

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

网上有关“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水分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出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双亡的不幸给小哥白尼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后来,他和哥哥便跟随舅父生活。

舅父是瓦尔米亚地区的大主教,而且是这个地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舅父家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大量藏书为哥白尼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大开眼界。

舅父为哥白尼兄弟安排了舒适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专心学习。1491年,哥白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大学。在克拉科夫,哥白尼开始了对天文学的研究探索。教天文学和数学的沃伊切赫教授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哥白尼,他从教授那里习得了敢于向传统理论和权威质疑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哥白尼实现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后来,舅父将哥白尼送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去学教会法。在那里,哥白尼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研究古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著作上,学会了天文观测技术,并获得了宗教法博士的学位。1506年,法国入侵意大利,哥白尼只得终止学业,回到祖国波兰。1510年,他完成了第一篇天文学论文《浅说关于天体运动的假设》。这篇论文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1512年,舅父去世,哥白尼被派往波罗的海海滨的弗龙堡教堂任职,并作为一名神父在这里度过了30年。在这座小城里,哥白尼用自己并不充实的业余时间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历程。由于巍峨的弗龙堡建立在小城中一个地质坚固的高岗上,哥白尼便自己动手建立了一座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的小小天文台。后来,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引用的观察材料,大都是这时记录下来的。

1541年夏,哥白尼受主教邀请,带着助手来到主教驻地卢巴瓦,共同商讨《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事宜。从卢巴瓦归来后,那名助手先完成了一本名为《初讲》的小册子,为新书的出版投石问路,轰动了整个欧洲的学术界。这无疑对《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1543年5月《天体运行论》终于在德国的纽伦堡出版了。然而,当这本凝聚了哥白尼一生心血的书送到他的床前时,他已经没有意识看它一眼了,就在这一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离开了人世。

◆知识拓展

◎哥白尼虽然不是以观察天文为主的科学家,但他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永不疲倦的学者。在当时的条件下,哥白尼勇敢地提出太阳中心说来挑战封建神学的宇宙观基础——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历史巨大的进步。正是他那具有创造性的理性思想,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拉开了真正的天文学序幕,推动着天文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天体运行论》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普通人根本不能理解其内容,而许多天文学家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直到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罗马教廷开始了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1616年将《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后来,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

★知识链接★

《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太阳结构的理论——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恒星在离太阳很远很远的一个天球上静止不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天体运行论》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起点,同时也是现代科学的开始。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水分子

小哥白尼杂志确实是不错的。

小哥白尼杂志确实是不错的。这本军事科学画报信息量大,宇宙、海洋、物理、环境等等知识都很多,图文并茂,讲得很好,有时候我也会和孩子一起看。除此之外,杂志还设计了很多环节可供孩子参与,比较有趣,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小哥白尼》系列杂志不仅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也得到了多个省市教育部门、科协和少工委等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杂志曾多次被选定为大型科普活动的指定用刊。

《小哥白尼》系列杂志创刊于1997年,由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主管、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技教育、激发创新思维为办刊宗旨,以图解科学、启迪智慧为编辑理念,是面向国内外6-15岁少年儿童公开发行的少儿科普杂志。

《小哥白尼》杂志现为旬刊。上旬刊《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以宇宙、海洋、物理、环境、生命为五大主题,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少年儿童领略现代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小哥白尼》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办公厅评为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和重点推介科普期刊,是中国少年科学院指定用刊,已成为国内具影响力的少年科普期刊之一。

小哥白尼和小爱迪生哪个好

一个小男孩呆呆地看着窗外,阴暗的天空,迷蒙的细雨,无数的高楼大厦,密密麻麻的人群......

从这稍微忧伤的景色中,小男孩的心境经历了万千变化。

他对他的舅舅说:“人,就像水分子一样。”

舅舅回答他说,没错,如果把世界比作大海,那每个人就是水分子。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有着各自的人生,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这一切,组成了五彩多姿的世界。

这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里的开头场景,这部小说是由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撰写,也是宫崎骏老先生一辈子最爱看的书。

主人公小哥白尼,通过和舅舅的对话,感受到了,人并不能仅仅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不可以从自我的角度去判断事情,而是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在小哥白尼的学校里,有一个孩子蒲川经常被欺负。

而小哥白尼的朋友北见在一次霸凌事件中挺身而出,帮着蒲川打架。

小哥白尼针对这起事件和舅舅做了讨论,舅舅称赞了他站在北见一边,并说希望小哥白尼将来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因为这也是小哥白尼父亲的心愿。

其实,在学校里,我们能学到正直、勤勉、克己的优良品质,但我们自己还需要拥有高尚的思想才行。

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学会自省,学会在灵魂深处进行深度思考,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哥白尼的由来

《小哥白尼》杂志好。

1、从科普性上看,《小哥白尼》的杂志里有大量的儿童故事科普和科普漫画,十分适合七至十岁的儿童看。

2、从价格上看,《小哥白尼》的订阅价钱是一年162元,比其它的同种类型杂志要便宜5%。

小哥白尼的刊物定位

以下内容摘抄自《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奇妙的经历

这件事情发生在去年,当时小哥白尼还在读中学一年级。十月的一个午后,小哥白尼和舅舅站在银座一家百货商场的楼顶上。

蒙蒙细雨不停地从灰色的天空静静落下,不知不觉间,小哥白尼的外套和舅舅的雨衣都沾满了银色的小水珠,像盖上了一层霜。小哥白尼默默地俯视着整个银座大街。

从七楼俯瞰,银座大街就像一条窄沟,汽车从沟底川流不息。右侧的车从日本桥开来,从正下方经过后驶向新桥;左侧的车正好相反,驶向日本桥方向。两股车流擦肩而过,时而变宽,时而收窄。电车懒洋洋地行驶在车流之间,看起来就像玩具车一样小,车顶湿漉漉一片。无论是汽车还是沥青路面或是成排的行道树,万物都湿透了,在不知从哪里来的白昼的光线中闪闪发光。

小哥白尼一言不发地俯视着,渐渐觉得一辆辆汽车就像是某种虫子。要说虫子,那肯定就是甲虫了,一群甲虫正急匆匆地爬进来,而办完事的甲虫又急匆匆地爬回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对它们来说肯定是件大事。银座大街渐远渐窄,不久便向左拐去,藏进高耸的大厦间。那边正是京桥,看起来不就像是甲虫巢穴的出入口吗?急匆匆爬回去的甲虫藏在那里,又有甲虫不断的涌出,与它们擦身而过,浩浩荡荡地赶过来。黑色的家伙、黑色的家伙、又是黑色的家伙,接下来是蓝色的家伙、灰色的家伙......

粉末般的蒙蒙细雨依然静静地下着。小哥白尼沉醉在奇妙的想象中,凝视着京桥一带,不一会儿,他抬起了头。被雨淋湿的东京街道无限延伸,在细雨中扩散开来。

这昏暗、寂寞、遥无尽头的景色,让小哥白尼看得心情沉重起来。目之所及,无数小小的屋顶反射着阴沉天空中的光亮,铺展向杳无边界的远方。低平的房屋鳞次栉比,高楼矗立其间,仿佛冲破了屋顶。远处的景物在雨中显得更加朦胧,能够变成了模糊的剪影画,漂浮在与天空融为一体的雾中。多么沉重的湿气啊,一切都被打湿了,甚至连石头好像也被浸穿了。东京沉在冰冷湿气的底部,一动不动。

小哥白尼生长在东京,长在东京,却第一次见到东京严肃又悲伤的模样。城市的喧嚣从湿气的底部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一路爬升到七楼楼顶,但小哥白尼似乎听不见,只是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无法移开视线。在他心中,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其实“小哥白尼”这个昵称的由来,正和他现在心中的变化有关。

最先浮现在小哥白尼眼前的,是冬天雨中的昏暗大海,也许是因为他想起了寒假时和父亲前往伊豆的情景。他注视着东京在蒙蒙细雨中无边无际地扩散开来,眼下的东京仿佛无垠的大海,矗立的高楼就像冲破海面的岩石,下着雨的天空低垂在海面上,小哥白尼沉浸于想象中,隐约觉得许多人就生存在这片海洋下。

未完待续

《小哥白尼》系列杂志以“图解科学,启迪智慧”为办刊宗旨,主要面向6岁~15岁的少年儿童读者,旨在激发少年儿童探求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传播科学知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和正面引导 。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年科普画刊。有五大主题是:宇宙、海洋、物理、环境和生命。

杂志为全彩色印刷,48页,开本为国际流行大16开,印刷精美,制作精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深得老师、家长的认可,也多次获得科教部门的权威的肯定。



哥白尼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波兰人,创立乐日心说对吗

  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波兰名: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着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着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谁是日心说的创立者呢?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恩罗德,是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

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

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

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

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

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约在1515年,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

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

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

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

与日心说相对的,是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同心球”模型)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

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心说

关于“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702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