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一生的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哪些红军---)
-
瞿秋白的一生的简介
网上有关“瞿秋白的一生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哪些红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早期主要***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于1899年1月29日诞生在常州的一处植有梅、兰、桂、菊等花木的青果巷八桂堂天香楼。瞿秋白自小由羊牧之的妈妈徐氏照顾和带领。
瞿秋白的生肖为狗,因其发际有着两个“旋窝”,当地俗称“双顶”,故小名叫阿双,羊牧之平时喊他为“阿双哥”。羊牧之生于1901年,岁次辛丑属牛,瞿秋白喜欢呼其“小牛”。
两人童年时期不分彼此,瞿秋白说他们两人是“腊犬”和“小牛”,还说:“我是以犬耕田,力气不够,还要你这条小牛帮忙。”
平时,羊牧之母亲徐氏和瞿秋白及自己的儿子3人同睡一张床。因老式床宽阔,所以两人横着睡,头朝床沿,脚在床里,一左一右,中间是徐氏。
每天到床上后,两个小孩总是在逗闹一番后,就开始背诵唐宋名家诗歌及小令。多数是瞿秋白背,羊牧之跟着附和,偶然也能背上几句。
颇有旧学功底的瞿秋白的妈妈金衡玉喜欢听两个小孩背诗词,每每这时,朗朗的声音会让她感到无限欣慰,还不时走进去对他们夸赞鼓励一番。
有一次,瞿秋白背诵了:“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金衡玉听到后就问自己的儿子:“诗中那位入城的人归来时为什么泪满襟呀?”
瞿秋白回答说:“因为养蚕人穿不上绸缎,而不养蚕的人身上却穿着都是绸缎,所以养蚕人要泪满襟了。”金衡玉听了后,流露出满意的笑意。
她抚摸着瞿秋白的头鼓励说:“读书就要这样领悟出诗中的道理,才能读得懂学得好。”瞿秋白在13岁时,他看到窗外的菊花盛开,就作了一首《咏菊》的五言绝句。
他绝妙地把自己的“霜”、“秋”、“白”的名和号嵌入了诗中。瞿秋白的晚清年间曾在浙江桐乡、山阴等地担任过知县的大伯父瞿世琥。
看到年少的侄子居然能写出这等有功底的诗作来,连连夸耀小秋白聪敏好学,喜不自胜地对着旁人说:“秋白可是吾瞿家的千里驹也。”
文人大抵都有“家国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许就是出于此,秋白选择了投身革命,并一度处在权力的中心。可是,革命诚然需要浪漫和激情。
但更需要除此之外的其他素质。秋白无法同时拥有其他,便常常在现实的挫折和磨砺前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怀疑自己无能。此时,他已感到无暇自顾。
至于月夜下的箫声,那更成了一个无从谈起的梦。秋白留给后人的印象,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角色。这缘于他在过名单狱中写的名为《多余的话》的自白。
他在其中,完整地表现了参与革命以来有过的热情、执着、迷茫、孤独与无奈。正是这份自白,让他的被捕成了“叛变”,就义成了“讨饶不成”。
可是他死时,同所有英雄一样,都很英勇。他高唱着《国际歌》,指定一处草坪盘腿坐下,直待那声枪声的响起。
按照我们平日接受的“英雄”的概念,狱中的瞿秋白,与刑场上的瞿秋白很难重叠起来,或许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独特的人,一条独特的人生路。
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经历不了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深入地思考、看待他走过的路,而不是以固有的标准,归纳他的历史归宿。
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瞿秋白将“身后名”置之度外。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却又不愿借死亡来成就本来唾手可得的英名。这是超脱了所有大度与气节的风采,这是对生命的诚恳与真实。
于是,瞿秋白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感觉与启示愈显迷离。他是如此热情地参与了革命,又是如此平淡地疏离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然忠诚地向着革命。
百度百科-瞿秋白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哪些红军***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什么如下
无产阶级革命家指产生于19世纪末及其之后的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革命思想,从事革命工作,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袖人物。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起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国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了杰出的领袖。
社会主义革命,也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条件辨析
社会主义革命能否进行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有一定联系,需要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但这不等于说生产力越是发达,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就越是成熟。
换句话说,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必然首先在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爆发。事实也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革命都没有搞起来。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客观的革命形势以及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只要革命形势具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落后国家也可以首先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与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资本主义还不发达,落后国家里的农民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还要解决和农民如何结成革命同盟军的问题。
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和依靠农民阶级中的革命力量,并领导他们一道前进,革命才能胜利,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农民的国度并不是说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农民起来革命也并不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如果有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是可以把农民革命引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轨道的。
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但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农民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踏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里的关键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
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2、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之一。
3、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1928年加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4、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扩展资料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瞿秋白是怎么死的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求点赞
革命思想家瞿秋白介绍
1935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那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点头说:“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子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常州,他自幼体弱多病,但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优异,小学尚未毕业,便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他博览群书,历史上的英雄好汉,给他留下了“最强烈的印象和记忆”,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
在1916年年底,他毅然离开故乡常州,进了武昌外国语学校。1917年春,他又北上到了北京,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这是瞿秋白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判若两人,一反历来埋头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性格,在超强度的体力支付和神经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
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了中国 的早期组织,1921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 。瞿秋白回国后,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民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23年1月回国到1927年7月这段时间里,瞿秋白负责主编党的理论刊物,及时地给工农群众指引斗争方向。他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也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也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
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不幸被捕。敌人逼他投降就范,但他坚决拒绝,并在狱中宣传:“中国 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6月18日, 宣布枪决令,他视死如归,说:“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他高唱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慷慨就义,死时仅36岁。
瞿秋白提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着作,其中许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瞿秋白用最美的方式追求杨之华,演绎一段红色爱情,前夫成为好友
在中国革命史上,瞿秋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他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国***第二任最高***。1935年2月,瞿秋白赴香港就医,途经福建省长汀县,由于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瞿秋白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祖上曾经是宜兴望族。少年瞿秋白天资聪颖,在冠英小学读书期间,他曾写了一篇作文,老师给了满分,推荐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校长又加了五分。
青年瞿秋白,经济困难,母亲金璇又服毒自尽。双重打击下,瞿秋白辍学教书,养家糊口。后来在亲戚的资助下,瞿秋白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读书。一年后, 瞿秋白考入免费的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学习中,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加入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五四运动,在革命斗争中,瞿秋白成为一名革命者。
1920年,瞿秋白赴莫斯科采访,曾经两次受到列宁的接见。莫斯科东方大学专门开设中国班后,瞿秋白担任翻译和老师,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都是瞿秋白的学生。
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访问莫斯科,瞿秋白担任翻译。陈独秀非常欣赏瞿秋白的才干,于是邀请他回国参加革命斗争活动, 瞿秋白欣然应允。回国后,瞿秋白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介绍马克思、列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文章,宣传革命思想。本文侧重介绍瞿秋白回国后感情方面的情况。
1923年,瞿秋白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 社会 学系主任。在这里,他认识了女革命者王剑虹,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共同的信仰让两人很快结合在一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结婚7个月后,王剑虹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王剑虹临终前,留有遗嘱,其中有这样一句:“我那么温柔专一地爱过你,我一点也不愿使你难过悲伤,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也像你一样。”瞿秋白痛苦万分,在给丁玲的信中他深情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瞿秋白的革命事业艰难曲折,但他的爱情却非常唯美。不久,杨之华出现在瞿秋白的生活中,杨之华年轻、漂亮,思想进步,是向警予、王剑虹等人的革命战友。经向警予推荐,瞿秋白做了杨之华的入党介绍人,杨之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杨之华1900年出生,浙江萧山人。五四运动时期,杨之华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她思想进步。1921年初,杨之华与当地名门沈玄庐家的公子沈剑龙结婚。沈剑龙聪敏,风流倜傥、诗书琴画都很精通,婚后,两人来到上海,上海是一个花花世界,沈剑龙经不住诱惑,生活不检点,杨之华很伤心,年底,生了一个女儿,杨之华后来取名叫沈独伊,意思就是只生她一个,表达了杨之华对这段婚姻的不满。
王剑虹生病期间,杨之华经常去看望她。在这个过程中,杨之华和瞿秋白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瞿秋白深深地爱上了杨之华,他知道杨之华是有夫之妇,还是忍不住表达了这种 情感 。杨之华内心是爱慕学识渊博、儒雅秀气的瞿秋白的,但碍于王剑虹去世不久、自己的公公沈玄庐有恩于自己、自己尚未离婚等原因,杨之华无法面对,就逃之夭夭,回到了老家浙江萧山。
瞿秋白找到了杨之华的“义父”邵力子,希望邵力子能够帮助他。邵力子很开明,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他让瞿秋白与沈剑龙谈谈,争取和平解决。
瞿秋白、沈剑龙以及杨之华三个人推心置腹,相互坦诚交流了整整4天,最终沈剑龙敬仰瞿秋白的人品和才华,退出了这段感情。
1924年11月27、28、29日连续三天《民国日报》重复刊登的三则“启事”内容,全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1924年“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婚,瞿秋白亲自雕刻了一方“秋之白华”的印章,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瞿秋白还在一枚金别针上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七个字,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杨之华。从此,杨之华的孩子改叫瞿独伊。沈剑龙亲自来到婚礼现场,向瞿秋白和杨之华祝福。
后来,瞿秋白和杨之华在莫斯科工作,两人度过了一段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杨之华感念沈剑龙的豁达大度,经常把瞿独伊的生活照寄给沈剑龙,信中称呼沈剑龙为“龙弟”。
瞿秋白因患肺病没有参加红军长征,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他的病情严重,组织决定让他去香港。途经福建省长汀县,不幸被俘。在被敌人关押期间,瞿秋白严守党的秘密,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了他人生曲折的心路历程。1935年6月18日,据当年天津《大公报》的报道,瞿秋白缓缓走向刑场,他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口号,从容就义,年仅36岁。瞿秋白牺牲时,杨之华35岁,瞿独伊14岁。
瞿秋白牺牲后的第二年,在莫斯科工作的杨之华被王明等人撤销职务,隔离审查。1938年,任弼时代表组织到莫斯科为杨之华平反,安排她与瞿独伊母女团聚。1941年,苏德爆发战争后,组织上安排杨之华和瞿独伊回国,然而她们途经新疆时,遭到军阀盛世才逮捕,关押了四年。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周总理向蒋介石提出释放新疆关押的***人的要求,杨之华母子等人被营救获释。回到延安后,毛主席专门把杨之华母子请到家中;在延安的另一个场合,毛主席曾经这样感慨,要是秋白在多好,边区文化需要他来领导。
解放后,杨之华怀着对瞿秋白的爱恋之情,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总理亲自书写“瞿秋白之墓”碑铭。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文革期间,杨之华受到隔离审查达长达 6年之久。1973年10月17日,杨之华病情严重,被批准出狱就医,三天后,杨之华在北京去世,终年73岁。
瞿秋白和杨之华一生坎坷,但他们始终坚定信仰,坚定革命信念。 令瞿秋白和杨之华欣慰的是,他们的孩子瞿独伊,俄文造诣非常高,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世界播发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曾经做过周总理的俄语翻译;后来在苏联她亲手创建了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瞿秋白的事迹是什么?
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1935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的枪口都对准着
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寻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
坐,对那帮刽子手徽笔点头说:“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
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家庭破落 中途辍学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东南角青果巷八桂堂天香楼。 这八桂堂
是时任湖北布政使的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的住宅,因大厅前后花木繁多,其中有
长得比较挺拔的八株桂花而得名,而厅后楼房因常年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名天
香楼。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生性淡泊,无官无职,寄居叔父的信宅,经济上依赖在
浙江做知县的大哥世琥的接济,他擅长绘画、剑术、医道,但这些无以生计,只属
于他修身养性的消遣。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是常州北门外(今江阴市西乡)大岸村
人,是广东盐大使金心茗的次女,天资聪颖,擅长诗词。秋白出生的时候,头顶发
际有两个旋纹,俗称“双顶”,这在当时人们眼里被看作是福气和聪慧的象征,父
母就给他起个乳名叫“阿双”。进小学读书时,学名瞿双,后来他自己改名为“爽”
或“霜”,更后又改为“秋白”,“秋白”这个名字就是由“霜”联想而来的。此
外,他还有懋淼、雄魄、铁梅、双林、宋阳、大耕、林祺洋等几十个谱名、别名、
笔名、化名。
1903年,瞿赓甫死在任上,瞿家家道中落,他的遗属开始扳瓜分财产,作为侄
辈思玮被“劝出”八桂堂,他带着全家迁居八桂堂前河对面的乌衣桥,后租居星聚
堂。由于世玮不治家业,家庭负担落在了金璇一人身上。姓生下秋白后, 又生了5
子2女(其中1子1女早夭),她待候瘫痪在床上的婆婆,操持家务, 还担负起给
子女开蒙督学的责任,对瞿秋白早年的成长有极深影响。瞿秋白从1904年起就进了
私塾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
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学校里除了本地的秀才任教师而外,还聘了一个日本教
师来教博物学。瞿秋白自幼体弱多病,但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优异小学尚未毕业,
又于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长屠无博,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新式知识
分子,并在日本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他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
革命思想教育。瞿秋白在屠元博等人的影响下,又由于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空困生
活,同时亦因家庭境则的刺激,常与同学们一起议论时政。他还爱看各种书籍,如
《老子道德经》、《庄子集释》、《陶渊明集》、《三国演义》、《红楼梦》、太
平天国野史》、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翻译的《群学
肄言》等等。历史上的英雄好汉,给他留下了“最强烈的印象和记忆”,激起他对
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有一佼,他在操场上指着自己头上的辫子对张太雷
说:“尾巴似的东西,我们非把它剪掉不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当清王朝被推翻
的消息传到常州的时候,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种压迫和土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高
兴地提着辫子跑到母亲面前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然而,彭世凯篡夺了辛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常州的
待头,依然布满了插着草标待售的究孩子,而瞿秋白自己的家庭也陷入经济困境,
伯父世琥这时弃官闲居,将秋白的祖母接到杭州去赡养,就停止了对秋白一家的补
贴。瞿秋白家不得不把星聚常的每月租金7元的房屋退赁, 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
宗居住。
关于“瞿秋白的一生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46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 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
-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