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武则天老公李治究竟是怎么死亡的?(唐朝李治怎么死的)

武则天老公李治究竟是怎么死亡的?(唐朝李治怎么死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4    点击:  493 次

武则天老公李治究竟是怎么死亡的?

网上有关“武则天老公李治究竟是怎么死亡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朝李治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有为皇帝,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大唐的辉煌。

这么一位杰出帝王,却是慢性中毒而死,令人唏嘘。

图:李世民画像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三》(卷3)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所记很简单。李世民的具体死因,传统认为是死于痢疾,实际并非这样。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卷198)记载,公元645年,李世民亲驾东征高丽(今朝鲜),平定叛乱。十二月初七那天,发现身上长了痈疮,疼得连马都不能骑,只好让人用轿子抬着走。一周后病情加重,跟随而行的太子李治亲自用嘴把毒疮内的脓吸出来,这才好转一些。

一般服用丹药,身上都会生痈疮。道家辩称这是丹药排毒见效的标志,实则是中毒症状。后来中毒死掉的唐宣宗李忱,也是这种情况。

但就是贞观十九年这次东征,李世民身体慢慢不行了。此后,在宫中一直调养,但病情时好时坏。而之前,李世民就迷信丹药,曾召来不少道士为他炼制长生“不老药”。病急乱投医,健康恶化的李世民,这下对丹药更加依懒。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西征的唐军抓住了一个天竺(今印度)方士,名叫那迩娑婆寐,自称已活了200岁,有长生不老之术。李世民十分高兴,“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希望能得到“洋仙丹”――所谓“胡僧药”。

李世民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督炼制“不老药”,“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花了年把时间才炼成“洋仙丹”,但李世民服用多粒后,根本就不见疗效,后来只好把那迩娑婆寐放回了印度。至死前,李世民一直改服本土道士炼制的“土仙丹”。结果虚52岁那年,慢性中毒死了。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相比其它朝代的帝王,唐代皇帝对不老的追求似乎也最强烈,“不老”的愿望换来的却是“速死”。

李世民死后,太子李治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著名女皇帝武则天的老公。

图:李治与武则天死后合葬于“乾陵”

李治在位长达34年,但他身体一直不好。《旧唐书高宗本纪》(卷6)记载,“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显庆是李治的年号,从公元656年开始使用,据其当皇帝仅7年。也就是说,至其公元683年丹药中毒死亡,大唐朝政有27年时间是武则天把持的。所以,武则天后来权欲盛旺,篡唐易周,与这段“实际皇帝”有直接关系。

为了治好自己的头晕病(风疾),增寿不老,李治笃信长生之术,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丹药的别称)。孙思邈、叶法善这些当时的著名道士,都曾被李治征招入宫问药。

有一次一下子就召来炼丹道士一百多人。二三年内,“化黄金冶丹”,耗资千万。《旧唐书叶法善传》(卷191)记载,当时叶法善对李治讲,“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意思是丹药一般人很难炼成的,不要白白浪费钱财,让人说闲话,要看看这些道士是不是有真功夫。李治接受叶法善的建议,让叶法善面试进宫方士,结果,发现有90多个方士都是冒牌货,被撵出宫去。

后来,李治又请当时的炼丹名家潘师正、刘道合等道士进宫,给他炼丹。潘师正和刘道合都是隐士,刘道合还善“止雨术”.一次李治令他在仪鸾殿前表演,结果,不一会儿雨就停了。李治由此对刘道合大为崇拜。

图:武则天与李治雕像

《旧唐书刘道合传》(卷192)记载,“高宗(李治)又令道合合还丹,丹成而上之。”刘道合于咸亨年间(公元670年)死了。后来刘墓迁葬,刘的弟子开棺后发现,刘的尸体只存一层空皮,从背上裂开,就像蝉虫脱壳一样。人家都称这是道家成仙后的“尸解”现象。李治听说后,不太高兴,说“李大师给我炼丹,却自己吃了成仙去。”

因为刘道合成仙了,李治对他敬献丹药的疗效也深信不疑,加大了服用量,结果导致急性中毒,死于东都洛阳,未能容他到西安再闭眼,时年56岁。

临死前,李治还希望能多活点时间,“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我以前曾在博客里聊过大唐王朝的皇帝们对“仙丹”的嗜好现象,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向前翻翻。除上面所说的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位皇帝外,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等多位皇帝,都曾因为服用所谓的仙丹中毒,把命给丢了。

而从丹药成份来看,不论是唐太宗李世民服用的印度人研制的“胡僧药”,还是唐高宗李治迷信的本土道士刘道合炼制的“还丹丸”,都含有壮阳物质。如此“不老药”,实际是一种透支体力的方子,与现代的“伟哥”无异。初服可能很有效果,幸后宫嫔妃时会如鱼得水,雄风大展,精气神十足,但时间长了,便麻烦了,上瘾、中毒、精枯最后死吧。有意思是,唐代帝王们视这种“毒药”为金丹,至死不悟。

唐代的皇帝为什么这么糊涂?其实不是糊涂,而是对先祖和道教双重崇拜的结果。

开国皇帝李渊拥有显赫的陇西贵族家族背景。陇西位于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北部一带,唐皇室家谱上最早可追溯到汉武帝时的飞将军李广,李氏家族视李广为荣耀。最有出息的是第十六世孙李X(上“曰”下“高”),他建立了古代西域著名的西凉国,从此有了“龙脉”。

但大唐建立以后,李世民们想继续把自己的根“描红”,于是翻开史书往前找姓李的。这一找,找到了最早一个姓李的人――大名人李耳,李耳遂成了李姓的始祖。

图:老子雕塑

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赖乡(今河南鹿邑)人,是春秋时期与孔子齐的大思想家,史称老子,也有称老聃。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即所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其价值观的核心则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番“道论”成为后来道教的“指导思想”,老子也成了道教的的创始人和第一教主。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尊封李耳为始祖,并在其祖居地鹿邑大兴土木,建宫兴观。不久,唐太宗李世民下诏编纂百卷巨著《大唐氏族志》,正式认祖归宗,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老子有“柱下史”之称)。到唐高宗李治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至唐玄宗李隆基时,发扬光大道教,下令两京和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老子从此成了――太上老君。

道教有“道术”,崇尚房中术,讲究养生,相信有长生不老药,即所谓“外丹”、“内丹”。老子被李唐皇室这么热捧,视为始祖,道教便成为了大唐的“国教”。

之后,道术流行、唐皇嗜食丹药,私生活荒*放纵,便很好理解了,武则天老公的真正死因也一清二楚。

唐朝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1]-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后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礼毕,李治问侍臣:道“百姓喜欢吗?”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喜悦。”李治道:“百姓虽喜,但我的性命危险。天神地神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命,能够回长安,死也无遗憾了。”当晚,李治在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宝十三年(754年),改谥为天皇大弘孝皇帝。

唐王李治是什么病死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绩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无忌被迫自缢。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因病去世。葬于乾陵。

李治死于唐高宗的原因及李治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高宗李治不到30岁就得了风眩症。症状是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依现在看来,可能是患有现在的眩晕症(近似于美尼尔氏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高血压、高粘脂血症、黄斑变性眼疾、青光眼等病症。那时治疗条件差,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导致高宗李治晚年开始服用拜占庭进贡的“万能药”,《旧唐书·拂菻传》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一位名叫夏德的德国学者解释,“底也伽”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著名的含有**成分的万能解毒药。

拂菻国,也称大秦,是隋唐时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称呼。“底也伽”就是该国进贡给中国皇帝的。李治很迷信,笃信长生之术。一次李治召炼丹道士一百多人进宫,两三年内“化黄金冶丹”,耗资千万。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医生认为鸦片具有万能解毒药用。《唐本草》中即录有“底野(也)迦”,并对之有详细叙述,称其药“主百病”。并特别指出这是一种进口药。所以,拂菻进贡“底也伽”,最大可能就是出于治疗李治“风疾”的需要。

李治只活了55岁,看来服用“万能药”没能治好病。据新旧《唐书》记载,李治死前病情严重,一般药物不管用,非常痛苦,御医用放血的疗法才能减轻一下痛苦。这与服食“底也伽”有关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属实,李治当是受**之害的第一位名人。

唐高宗是唐国公唐元的孙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唐朝开国后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有很多孩子,所以储君不考虑本来就虚弱、缺乏王者风范的李治。然而,各路诸侯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在他父亲百岁归来前接连发生谋反,令唐太宗伤心不已。

吸取了惨痛的经验后,他决定向心地善良的晋王李治传播,尽管他没有什么伟大的才能。这就是唐高宗,他后来继承了唐力江山,与武则天一起创造了辉煌的后贞观时代。

李治少年时,受到唐太宗的亲自教导,经常出入御书房,与唐太宗的才子武氏渐渐产生了感情。

唐太宗死后,武等朝廷大臣被送到坎耶寺理发。当时,李治即位之初,受到孙昌戊己等权臣的牵制,尤其是后宫皇后与萧淑妃的争宠。一次偶然进入坎耶殿瞻仰时,意外与曾经深爱她的武则天重逢,当即命人将她服侍在床。他们两个互相告诉对方如何离开。

不久后,一心要推翻的王皇后提议把武氏带进的皇宫。早有此意的皇帝欣然允准,立即不顾朝臣反对,将已经怀孕的武氏从坎耶寺接回,立其为二品赵一。至此,吴逐渐宠溺后宫,并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击败王皇后和,成为皇帝的后宫之主。

在武则天的辅政下,皇帝得以放开手脚,逐渐摆脱了以孙昌无极、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的束缚,在长达2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志是怎么死的?

唐高宗在位34年。在位期间,曾经历废内廷、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协助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唐太宗统治时期,也就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得以延续和兴盛。

淳二年十二月,五十六岁的李治在贞观殿举行了龙葬。

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书记载,是病死的。李治在位时,主持日常国事,审核奏章,经常头痛。秦何明,一位内科医生,用针灸来治疗皇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侯逐渐显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超越君主、独霸朝政的倾向。高宗看在眼里,渐渐产生了废之的念头。

没想到,早已把耳目安在皇帝身边的武则天,马上向李治告状。在她的巧妙机动下,案子被放弃了,但上谕拟大臣上官仪却被九族所杀。之后李治又无力制约武侯,加上多年的劳累,旧病复发,一度发展到看不下去的地步。

皇帝很难管理政府事务,所以他命令李习安王子监督国家并代他行事。昏昏沉沉、无能的李习安几乎无法担当此重任,但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控了唐力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李的死,一部分是因为他身体虚弱,患了风晕病,另一半则是因为他的余生一直生活在权贵妻子武则天的阴影下。他绝望了,无力改变现状,只好忍气吞声,抑郁而死。

李治之后的皇帝是谁?

谁是唐高宗的继任者?这个问题早在高宗统治之初就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时,王皇后希望让他的养子,王晨,b

李弘和他的父亲一样,心地善良,同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益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并建议她的母亲为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这时候武则天被得罪了,就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侍卫,送出宫外,同时打算换皇太子。两年后,李弘突然去世,皇帝很无奈。他改武则天的次子李习安为太子。没想到,不到五年,李习安就造反了,皇帝很失望。他被废为庶人,最终被武侯所杀。

淳二年十二月,李治出殡的日子。武侯废除了皇帝,并很快帮助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习安登上了王位。李习安登基后,贪图享乐,不考虑国家政治。他公开威胁要把李一家送到去。武则天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废除了李习安的帝位,降职为庐陵王,并将他赶出长安。李习安黯然离去后,新建立的唐睿宗李旦害怕武则天的伟大。几天后,皇帝提出退位,要求他的母亲掌权。辛苦多年的武则天自然不会拒绝。几天后,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武则天和李世民有没有孩子李治是武则天的老公还是儿子?

没有,

是老公

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次子就是李贤,三子李显(哲)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两个女儿,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个,就只剩下后来的太平公主。

代王李弘 谥“孝敬皇帝”,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母亲是武则天。655年时,被封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 

  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高宗悲痛万分,将他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因为造陵费用太高,工程浩大,工人们苦不堪言,最后乱丢砖瓦,一哄而散。

  潞王李贤 谥“章怀太子”

  李贤(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据两唐书记载,李贤年少时容止端雅,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聪慧非常,因此深得高宗喜爱。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武后长子)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李贤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等为《后汉书》作注释,史称“章怀注”,具有很高历史文献价值。 公元680年,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而另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皇唐朝政。睿宗即位初,武后派人前去校检废太子李贤的宅第,不久李贤就在流放地自尽。根据两唐书记载,李贤之死很可能出于武后的懿旨。李贤死后,武后下旨恢复其雍王王爵,并以亲王礼在流放地下葬。公元705年,武后驾崩,中宗继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将李贤的遗体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房氏为“章怀太子妃”,合葬于太子墓(即今天的章怀太子墓)。

  中宗李显 (曾用名李哲)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睿宗李旦 (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

  唐睿宗(公元662~716年),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女

  安定思公主,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曰思。

  安定思公主(654年—654年),中国唐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长女,早殇,死因成迷。她的死亡使得唐高宗李治对结发妻子王皇后恨之入骨并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废后事件。因而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历史文献中,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而宋朝的文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却提出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小公主嫁祸王皇后的凶手。公元664年,唐高宗与武则天下诏追封她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于德业寺以亲王葬仪隆重迁葬于崇敬寺。

  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太平公主(约670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概述一栏中太平公主生卒年错误,由于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于670年去世,太平公主在670年入道为杨夫人祈福,所以太平公主出生年份要早于670年,而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李旦出生于662年,所以太平公主最可能出生在665年。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令月嘉辰”一词并未直接体现公主姓名,故“令月”之名有争议)。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关于“武则天老公李治究竟是怎么死亡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24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