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尽心章句上第七节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原文

  既然人人都有羞耻心,除了不会表达的人,再一种人就是善于权变而乖巧的人。这种人我们生活当中相当多,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强调客观原因,反正什么都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怨天尤人”,他们一点责任都没有。这种人从表面看,没有羞耻心,所以这种人很难有进步。再一种人就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恃才傲物的人,对有些事情他们明明不懂,可是“耻于下问”,从而也使自己很难有进步。《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这个“不耻下问”里面,就包含了人人平等之意,也就是说,虽然有一个地位很低很低的人,但他有我所不懂的知识学问,我都应该向他学习,而不能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瞧不起他,而耻于向他请教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仁”的思想,与人相互亲爱,就必须做到人人平等。若耻于下问,必然就要弄得个不懂装懂,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肤浅敷衍。若是一般人到还罢了,“滥竽充数”,不至于有大害,若是当官的不懂装懂,冬天种水稻,夏天种小麦,那还不“祸国殃民”?所以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于人是很重要的。而有羞耻之心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更重要了。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wenzhang/1400.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