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美术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美术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5-05    点击:  491 次

美术教案

网上有关“美术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在画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沿着圆圈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画纸、各种花的

 活动重难: 知道春天的花是千姿百态的。

 活动难点 :尝试从花蕊外边有规律的添画

 活动过程:

 一、花儿朵朵开

 1、观赏,你知道这些花都叫什么名字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2、为什么春天花都会开了。

 二、各种各样的花

 1、老师介绍范例,并讲解。

 2、老师示范绘画。

 ·小蜜蜂采花蜜时喜欢在花的什么地方?(花蕊)

 ·老师示范绘画,从花蕊开始添画。

 ·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鼓励各种方法)。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种样子难点画。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学中应突出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与交流的探索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

 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借图神游,情趣评价。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评价的重点。

 *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美术教案 篇3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 ,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泥狗》 、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大纲

 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制定时间:20xx年2月

 课程中文名称:梅兰竹菊绘画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of plum blossoms, orchids, bamboos and chrysanthemums

 课程号: 学时数:18 学分数:1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或《中国美术史》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梅兰竹菊绘画欣赏》是全校各专业的艺术鉴赏类通识选修课。《梅兰竹菊绘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墨梅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梅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梅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梅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梅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梅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梅源流

 一、墨梅起源

 (一)缘起:月映梅影,墨渍作梅 (二)特点:水边林下,风姿绰约 二、墨梅传承

 (一)墨梅特质:屈曲如龙,瘦劲似铁 (二)笔墨共性:笔力遒劲,墨色清润

 第二节 宋代墨梅与元代墨梅

 一、宋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势险峻,墨影含芬 (二)意境特色:木清花瘦,铁骨生春 (三)杨补之《四梅图》赏析 二、元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力挺劲,墨韵疏淡 (二)意境特色:千花万蕊,早传春信 (三)王元章《墨梅图》赏析

 第二章 墨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兰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兰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兰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兰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兰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兰源流

 一、墨兰起源

 (一)缘起:文人寄兴,闺秀传神 (二)特点:放逸之气,闲雅之姿 二、墨兰传承

 (一)墨兰特质:疎花简叶,深谷幽芳

 (二)笔墨共性:墨吐众香,砚滋九畹

 第二节 文人墨兰与闺秀墨兰

 一、文人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法挺秀,墨色淡雅 (二)意境特色:超凡脱俗,风韵飘然 (三)赵孟坚《墨兰图》赏析 二、闺秀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意清绝,墨色秀润 (二)意境特色:月朗风清,如霞裾月 (三)管仲姬《浓淡同根图》赏析

 第三章 墨竹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篁竹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篁竹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篁竹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篁竹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篁竹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竹源流

 一、墨竹起源

 (一)缘起:竹影映窗,飞白传相 (二)特点:清影摇风,风竹吟月 二、墨竹传承

 (一)墨竹特质:拂云高寒,傲雪玉立 (二)笔墨共性:淡墨挥扫,托物寓兴

 第二节 文同墨竹与板桥墨竹

 一、文同墨竹

 (一)笔墨特色: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二)意境特色:修筠挺节,潇洒临风 (三)文同《纡竹图》赏析 二、板桥墨竹

 (一)笔墨特色:取意书法,含霜吐露 (二)意境特色:纸窗月影,虚心友石 (三)板桥《墨竹图》赏析

 第四章 墨菊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菊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菊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菊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菊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菊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菊源流

 一、墨菊起源

 (一)缘起:文人逸士,寄兴笔墨 (二)特点:雅慕幽芳,清高绝俗 二、墨菊传承

 (一)墨菊特质:傲霜凌秋,东篱晚香 (二)笔墨共性:笔意孤劲,墨韵幽闲

 第二节 明代墨菊与清代墨菊

 一、明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淡墨寄豪,疏斜历乱 (二)意境特色:晚香寒翠,沉醉西风 (三)白阳山人《菊石图》赏析 二、清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笔致简远,墨韵澹逸 (二)意境特色:老圃秋容,香垂潭影 (三)八大山人《墨菊图》赏析

 三、学时分配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美术教师,该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学生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种精神!

通常的人看了画都会说"画得真像"或"画的一点也不像",其实绘画这种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比如有些画家画国画中的竹子,不用绿色反而用与绿色相反的朱砂.

请你参考丰子恺的<<竹影>>.

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如果是漫画,就注重夸张,画人物时,就把人物最突出的那一部分画出来.如,画猪八戒就突出耳朵、鼻子、嘴;画周杰伦就突出他的小眼睛、长头发;冯小刚就突出他那一口乱七八糟的牙……

参考《竹影》的教案节选:(有些偏离主题)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cūn>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本书:指作者《艺术修养基础》一书,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满意吗?

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往往有利于我们梳理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天堂”(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难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次序时间作者见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卧”?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x自然段至第x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x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四)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渎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这艺术因素的童年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的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五、布置作业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自学指导(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启发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教学设计:

 一、导入:首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情况,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你能给这个人物写一个名片吗?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国别: ( 法国)

 生活年代:( 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获得荣誉: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 这个家伙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学生自由结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际遇。

 3、围绕于勒的个人际遇 ,对他个人的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

 4、结合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平价,让学生围绕于勒地评价展开对课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设问:人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文章中找出向对应的语句,加强师生的对话。

 三,赏析人物的描写

 分组讨论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紧紧结合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神态描写,分组讨论,具体分析。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根据讨论,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态。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对金钱物欲的渴望,往往会超越真理、良知的防线,我国古代苏秦也有这样一段富有戏剧性的际遇。(补充苏秦的事例)

 2、 课内小练习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___;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_____;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3、下面几则关于金钱的名言,或许让我们理智的看待金钱,千万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1.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无间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

 2.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可以灭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样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四:课外作业设计

 假如时过境迁,于勒又发达了,他给菲利普夫妇又来信了,请你以“于勒叔叔又来信了 ”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糟糕

 童年 母亲:精彩极了

 父亲:糟糕透了

 几年以后

 成年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请同学们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多音多义字

 翘 qiáo翘首qiào翘板 刹 chànà刹那 shāchē刹车

 丧bēn sāng奔丧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 薄 纸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饼、薄脆“等读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单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读bó。

 形似字:蓦――暮――幕――墓――慕 湍――揣――踹――瑞――端猝――粹 履――屡――履

 词语:小心翼翼 蓦然 酣睡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巍然 相提并论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 肇祸 蓦地 勉强 屹立

  三、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得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四、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顺着这一问题围分三步走

 (1)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要引导学生把当时乱的场面感受到,品味:可怕的震荡、惊恐万状,求生的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

 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指导朗读,感受当时紧张危机、混乱的状 这样的后果怎样?(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就不出来)

 (2)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结合重点语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那个男人单干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前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责任感;③保护弱小;

 然后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

 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 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力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有方、沉着冷静 忠于职守,责任感 保护弱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南极洲: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南极雪山海

  三、标题与作品

 1、观赏: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

 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五、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认识女画家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七、探究标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八、分析第一部

 1、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

 [开始名额挤不上;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九、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过渡

 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观赏南极见闻景

  四、朗读、讨论、探究——南极见闻之感受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3、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五、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六、探究南极精神

 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七、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八、总结全篇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九、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

 1、线索清楚,构思巧妙

 组材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中国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

 小问: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揭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多处运用比喻,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富有表现力。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1)对考察队长用个性化的描述

 (2)善于运用女画家的真情流露、画画前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

 (3)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女画家的心理感受。

  十、布置作业——语段阅读分析

 阅读课文53—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画家创作壁画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认为她赋予了这幅画什么内涵?

 3、作画之前,女画家有哪些构思上的表现?你在创作诗、文、画等之前有没有类似经历?请举一个亲身事例谈谈。

 以上第二课时结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分钟)

 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出示抢答题:⑴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看竹影"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教师归纳:看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悟竹影。(亦可对应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品读描写(15分钟)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分配任务:1、3、5组女生——旁白;1、3、5组男生——华明;2,4,6组女生——"我";2,4,6组男生——弟弟;爸爸——老师。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描写既包括景物描写也包括人物描写)

 小组选择讨论的内容。教师进行干预,形成两组讨论景物描写,四组讨论人物描写(四组又分华明组、"我"组、弟弟组、爸爸组)

 小组进行讨论3分钟。小组进行黑板展示2分钟。

 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点拨、归纳,提示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艺术化、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的童趣。

 四、略读文段(10分钟)

 教师导学:老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四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涉及。尤其是5、6两个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话语,介绍了画竹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全班齐读第5、6段。

 教师出示问题:⑴第5自然段说的是画竹之难,画竹难在何处?请在文段中找出核心句子。⑵第6自然段开头提出了问题: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请就文章内容回答这一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五、当堂抽测(9分钟)

 1.教师口述抽测题目。附题目: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用带"竹影"一词的三字词写出四处情节。⑶五个生字词。

 2.学生完成题目,交换批改。

  反思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要有层次和梯度,还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展现更多的语文味。例如朗读的教学,我认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缺乏语文味的。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在领悟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后,能在朗读中准确反映出来。在提供给学生的学案中,不仅大环节上从易到难,而且每一个大环节的细环节也是从易到难,而且很多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填空的内容较多,我就将其分成几个细点,写出其中的一些,空出一些,让学生在有所提示的情况下能较好的完成。



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挥幼儿的创意性。

 2、学习粘贴的技巧。

 [活动准备]脸谱,各种美劳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胶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们头上都长有什么呀?(头发)那你见过什么样的头发呢?(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有长发、短发、卷发等。

 老师这儿有个小脸谱,(出示小脸谱)看!这个小脸谱的头上有头发吗?(没有)那你说它会高兴吗?(不高兴)那们一起当发型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吧!

 2、教师示范操作。

 “想为它设计一个直发,先拿一块皱纹纸放在手心搓一搓,然后,用两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捻一捻,再在头发的一端涂上胶水,然后把它贴到头上。注意不要贴到眉毛下面和脸上。老师还设计了许多发型的小脸谱呢!看!这是什么发型?(逐个介绍作品的发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

 (1)粘贴时,头发不要粘到眉毛及眉毛下面的地方。

 (2)胶水不能涂的到处是,在纸的一端或背面轻轻涂一点即可。

 (3)保持小脸谱的清洁。

 4、组织幼儿张贴作品,并相互欣赏和交流。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

 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

 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美术教案 篇3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

 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学生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3通过折房子让学生知道房子的结构,有屋顶、墙面、门、窗。

  活动重点:

 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房子。

  活动难点:

 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胶棒每人一支(26张),水彩笔、油画棒若干支,装笔小筐六个。

 2折好的房子一个,二幅完整的折、贴、添加景物的画,(一块黑板,一块布、六块磁铁,课前将范画贴好}

 3诚邀:亲爱的30班家长们,为了让您更多的了解万婴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快乐人生;为了让您更全面的理解《指南》在学生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为了响应万婴教育机构园长观摩教学活动开放日;路园长将在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50分在多功能厅,为我们33班学生进行大班语言故事《小桃仁》的教学活动,欢迎您的光临,期待您与孩子同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1老师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今天园长妈妈用纸折了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30班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老师出示折好的一间房子,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房子就是园长妈妈的家,好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也折一个小房子,当作自己的家呢?

 3瞧,这是园长妈妈的家,漂亮吗?(出示范画给学生欣赏折、贴、画自己的家)。园长妈妈画了些什么呢?(学生边看边说)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家画出来呢?

 4现在我先来教小朋友折一个房子,变成自己的家好吗?等一会小朋友再把自己的家添画上美丽的风景好吗?

  二、讲解示范:

 1 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折)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2我们把折好的小房子在反面用胶棒涂抹,贴在纸上,然后再请小朋友添画自己家小区的风景,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

 1、提醒学生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各种风景和物体。

 2、鼓励学生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学生互相欣赏,说说谁的家最漂亮,并请几名学生上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因季节而生机盎然的植物世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绿化的意识2认知目标: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植物和花瓶花盆的方法

 3实践目标:让学生学会不同植物搭配不同花瓶花盆

 教学准备:

 课件超轻黏土

 一激趣导入

 仙人球四季常青,其形状奇特,具有观赏价值;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在沙漠里生长,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你见过这种植物吗?下面我们用泥巴做一个仙人球吧!

 2观察思考观察仙人球,说说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二实践探索学习用徒手成型的方法做一个仙人球。

 介绍方法:

 A捏球身先将一块泥巴搓成椭圆形。

 B粘上泥条捏出棱角边

 先将泥条从上到下粘接在椭圆形上,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挤捏泥条外侧,使其成棱角边,上部顶点可用工具整理好。

 C添加剂

 将泥巴搓成小锥形,涂上泥浆,粘接在棱角边上。

 D组合整理完成

 可以用牙签将几个大小不同的仙人球插接在一起。除了用泥条做刺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1)怎样制作的仙人掌?你还能做哪些有趣的造型呢?

 学生尝试用超轻黏土制作一个仙人掌

 2)春天有很多花盛开,你喜欢哪些花这些花在造型上有什么提点

 3)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制作一朵自己喜欢的花

 四制作花瓶或花盆

 美丽的鲜花需要漂亮的花瓶或花盆来摆放,你看见过什么样的花瓶或花盆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出示几幅不同的花瓶花盆。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构思,动手装饰自己的花瓶或花盆,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相互设计,取长补短,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改进。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操作。

 2、教师巡视,引导同组学生协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制作完成,问学生:你做的花瓶好看吗?能不能再把它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呢?进行制作。

 五评价

 比一比,谁制作的植物与花盆(花瓶)最配。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纸的弹性与伸缩性能,了解拉花的制作方法,体会环境与艺术作品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美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二)能大胆的创作,把绘画和手工结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纸制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来美化环境。

  四、教学设计: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这有一张正方形的纸,你们谁能告诉我怎样让它变长?

 2、你真聪明!你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拉花》

 (二)欣赏:美丽的拉花

 1、教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到拉花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美丽的拉花)

 学生:看到了拉花布置后的环境与拉花与服装服饰的搭配等,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自己制作一件拉花作品。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的家,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爱护环境。

 2、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拉花的制作方法。

 〈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拉花的几种基本做法,关键是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剪开。

 (三)练习:大家一起动手做

 1、教师:想一想拉花可以装饰哪些环境?拉花的制作方法还有哪些?

 2、拉花剪短后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断?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四)欣赏艺术作品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作品色异同之处,谁的最好。

 (1)给5秒钟的时间,学生欣赏讨论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过程

 (五)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六)作业要求:

 教师:学生分组创做一件拉花作品,并把作品与校园环境结合起来,看那个同学的手法最新颖,作品最漂亮。

 (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课后展评

 1、各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

 2、师生互评

 教师小结:拉花装饰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朋友。

  五、教学点评

 本课以拉花为主题,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装饰环境,不仅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可以联系自然来讲解如何用拉花装饰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美术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调的形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同时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注重启发学生发现色彩美,感受色彩美,认识色调,对本课的作业作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作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中学习本课。

 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培养学生运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准备,通过欣赏、探讨和练习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色彩作业和文字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喜爱的色彩。帮助学生逐步建树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

 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

 的色彩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这段视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谈的感受让老师觉得非常的精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色彩绚丽的大自然,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吧!(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探究

 大屏幕展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

 1感受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展现出迷人的景象和绚丽的色彩,诗人笔下赞美大自然的诗句也优美动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笔下的美景。(设计意图: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问:这幅画你能联想到那首诗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自然的色彩如诗如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课本中的,找一找:你能从下图中找出几种主要色彩吗?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通过上面的欣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为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一想: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2色调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色调不同的风景

 讨论:这几幅画的画面主要呈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积极的回答)

 教师总结:表现宁静的蓝灰色调,橘红色的霜叶和**的水面形成的橙色调,绿色调的春天。

 色调的概念: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调的高原风景等。(课件展示相对应的)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作品中的色调?(课件展示色调突出的几幅)(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准确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色调的概念了。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艳丽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美了的享受,下面时间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3创作实践

 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画下来,并写出这一色调给你的感受。(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三.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老师点评,小组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上。对本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赞扬,对课中不爱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本课小结

 大自然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大自然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大自然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大自然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我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视频和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的氛围,课堂气氛较活跃,在对色彩表达这一部分,分层次要求,能使学生轻松完成。课中应在多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授课中对光与色彩的关系讲解较简单,学生可能很难较快理解。

关于“美术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539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