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溪水 苏雪林 阅读答案)

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溪水 苏雪林 阅读答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5-05    点击:  137 次

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

网上有关“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溪水 苏雪林 阅读答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09-09-16 19:46美文源自真性情——苏雪林《溪水》赏析 溪水 苏雪林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面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的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长了几稿;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杈枒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要沿途和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直到半路上,风儿偷偷儿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好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矗凰?ξ亟?忠凰桑乓涣镅痰靥幼吡恕? 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魔难也来了。你记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地涎着脸撒娇撒痴地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劈劈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地怒了,不是儿戏。 谁说大石头是始终顽固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曵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溪水》是一篇清丽感人的写景美文。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清新传神,一条溪水被写活了,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让人百读不厌。 《溪水》的语言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品味学习: 一是语辞美。《溪水》的语言美,不仅仅是表达的形式,而且成为了文章的审美内容之一,成了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审美对象。如同某些绘画,笔墨的美不只是绘画的形式,也是绘画的审美内容。 二是描叙美。《溪水》的文字描写轻灵流动。作者不仅注意到了所叙对象,而且还专注于叙述本身。使读者在欣赏文章时,不仅注意到了叙的是什么,而且对怎样描叙的也会产生兴趣。这些“漂亮的话”未必华丽,也未必朴素,但一定是得体的、适度的。《溪水》的语言堪称得体而精当。 三是意趣美。美文的灵魂是优美的意趣。意趣,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情绪化的把握。《溪水》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情趣美,读之妙趣横生。 自然,《溪水》的美,不止在语言文字的得体优美,更在于文章的真情性。正因为作者热爱生活,挚爱自然,所以通过专心致志地观察与思考,从而对大自然的特殊意义和没产生了独特感悟。这种特殊的感悟即文章内蕴的情、理、味,它使文章呈现出情感美——这是散文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如同胎儿之于母体。作者的个性感悟与语言的美所融合出的特殊笔调成就了这篇美文。 还有一个: 此文的溪水写来变化多姿,妙趣横生,譬喻新颖,情流笔端。作者笔下的溪流活脱脱竟成了一个机巧伶俐、忸妮作态的少女,欣叹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那入微的观察和奇异的想象。在“溪水”这一艺术形象里,除了自然之美以外,显然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之美,作者感受自然景物而来的启迪、联想、思想感情在“少女”这一形象中得到了升华,再加上句式上的变幻多姿,使文章基调、音韵、节凑、旋律拿捏得恰到好处,语言上的音乐性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学生在与这样的文本进行对话阅读(包括品味、背诵、涵咏等)时,自然而然会产生情感和意趣上的体验和内化,逐渐完成渐悟甚至顿悟蕴涵其中的多种审美心理因素和完整审美心理的过程。

溪水 苏雪林 阅读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杜甫有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溪水原本纯洁,但由于流出了山,受了尘世里太多的污染,也变得浑浊了。这句子也是一样,溪水由于流入和五光十色的深林中,受了这些美丽的浓翠诱惑,就停滞不前了,而停滞不前的水,最终只能成为一摊“死水”。

溪水(苏雪林)阅读练习答案

文章着重刻画了溪水流经途中的哪两件事?表现出溪水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xuán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辟辟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

欢快、活泼、调皮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交跌在溪水里。

用拟人化的手法 表现出溪水的顽皮

2.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漏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表现了溪水顽强勇敢的性格

3.“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流入深林

4.最后一段说:“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要一两个钟头。”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

第二自然段写溪水“如何沉闷”,第四自然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1)“沉闷”的原因:她(溪水)被重叠的浓翠囚禁

(2)“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

希望对你有帮助,要给我分的哟

恩。我手上没有拿书本,第2个问题哪一段都没看到,抱歉了不能回答。

4.

她有忧愁.苦闷,表现在 :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

她有活泼,淘气,表现在 :<1>在夏天的时候,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2>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嬉嬉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她有撒娇.动怒,表现在:不经意的涎着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辟辟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

5.

受控制的小玩偶

顽固的阻挡者

银丝头发

温柔的巴掌

另外这是很久以前学的,忘记了,都是自己做的,自己还是要看看的。第四大题应该可以抄课文,也应该可以简写的。

唔。错了别怪我阿,不过还是,西西。



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

溪水──作者:陈晓蔷 下了一阵雨,小溪里的水涨满了。 溪水并不澄澈,只是我偏爱那满溢的流动之姿。 我曾想,如果没有这一道灌溉渠横遶过大度山,黄土的山岗,将是何等寂寞?梦之谷将会如何的燥渴,而我又将凭谁去细诉如水的惆怅之情呢? 有人说,山是静的,代表永恒;水是动的,代表遽变。 其实,生命的存在,端赖感觉万物的变动,一撮土,一块山石,任凭它千万年留存在世上,总不会有过去和未来,昨日与今夕之别,哪有短暂永恒的区分呢? 当人们偶尔发现一片云影悠然流过水面。像生命在时间之流里投下一瞥影子,于是时间的观念,蓦然闯进了我们的意识。 从水的流动联想到时间的遽变,从时间的镜子中寻觅到宇宙的原则,生命的真义;人类的智慧,遂自水波中显透出来。 有水的地方,才见智慧的光芒万丈;有水的地方,才见壮志千里,柔情荡漾。 圣哲孔子立在水边,忧戚的感叹道: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在这一声叹息中,隐含着多少对人世的悲悯,多少个人对人类的责任!你不难想见那伟岸的体魄,那雍容的风度,那忧世悯人的双瞳,在水流中映出智慧的叹息。余音荡漾在川上,荡漾在古今遽变的岁月里。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诗人对于人生如寄的感慨,是如此深远,是如此的悲凉!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能避免的变异,无论怎样聪慧伟大的人,都丝毫无能为力,只有怅然伫立在时间之流的岸边,听任造物者为你安排下一个旅程。虽然他给你一枝桨,一张帆和一把舵。你是成功的船员呢?还是失败的舵手?且航毕这一程,让风雨与浪涛来评判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毕竟东坡有不凡的气概,写尽了古今英雄豪杰的沧桑!莫为世事而浩叹,且看水流中有多少历史的辛酸与血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深情的李后主,在现实的狂流里淹没了他的功名,他的幸福,只是一江春水的流动之姿,已为人间凭添了几多诗情画意! 今日的流水与往昔并无二致,只是昔人投下的影子,早已消逝,更何况今日的我亦非昨日的我呢!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水中照影,唯有伟大的心灵—智者的片言只句,才能在时间的流中镂刻下影子,尽管水是流动的,白昼和黑夜,光和影在遽变。 小溪的水涨满了,流着,流着,从山的那一端,流向梦之谷,流向贫瘠的山野。我每次走过水边,总禁不住要照照身影,只看见水中的柳条消瘦了,水中的云影飘远了,我呢?只怕我的笑、我的泪,都会被水流冲走的。 我不怪溪水不够澄澈,只怪自己在溪水的流动里没有抓着永恒的一瞥。

美容新术 张秀亚

他是非常惊讶的 ,

道理:潜游默化的影响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

----------------------------------------

(1919—2001)女,作家。河北沧县人,笔名陈蓝、张亚蓝。幼年时全家迁居天津。1932年入省立第一女师。1935年开始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第一首诗作《夜归》现收入诗集《秋池畔》。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

1938年考入北平铺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转入西洋文学系,毕业后入本校研究所史学组,后任助教。1943年到四川重庆任《益世报》副刊编辑。1946年回辅仁大学任教。1948年到台湾,1952年出版到台后第一本散文集《三色堇》。1958年任台中静宜英专教授。1965年辅仁在台复校,回辅仁任中文系和研究所教授。1973年赴美考察,并在西东大学进修。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着称。

着作文章有《美容新术》短篇小说集《大龙河畔》、《皈依》、《幸福的泉源》、《珂罗佐女神》、《寻梦草》、《感情的花朵》、《七弦琴》、《那飘去的云》、《艺术与爱情》、《张秀亚自选集》;散文集《少女的书》、《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册》、《怀念》、《湖上》、《爱琳日记》、《两个圣诞节》、《北窗下》、《曼陀罗》、《我与文学》、《心寄何处》、《书房一角》、《水仙辞》、《天香庭院》、《人生小景》、《我的水墨小品》、《石竹花的沉思》、《白鸽紫丁花》、《海棠树下小窗前》、《爱的轻歌》、《杏黄月》、《湖水秋灯》;诗集《水上琴声》、《爱的又一日》、《秋池畔》;其他还有《诗人的小木屋》、《写作是艺术》、《张秀亚选集》、《张秀亚散文集》;另有与法国Lefeuvre合着的《西洋艺术史》着作11册,翻译着作10余种。

1938年考入北平铺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转入西洋文学系,毕业后入本校研究所史学组,后任助教。1943年到四川重庆任《益世报》副刊编辑。1946年回辅仁大学任教。1948年到台湾,1952年出版到台后第一本散文集《三色堇》。1958年任台中静宜英专教授。1965年辅仁在台复校,回辅仁任中文系和研究所教授。1973年赴美考察,并在西东大学进修。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着称。

张秀亚的散文色彩缤纷,诗情浓郁,笔致秀逸。她的散文多撷取身边的物事人情和个人经历,或写景咏物,或描人情世态,或缘事写情,看似小事一桩,写来又各有情致。写日月山川,花岛虫鱼,则文字优美,笔调轻松,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写对世界和人生的宗教情怀,则温暖如炬,仁爱虔诚,悲天悯人而又积极入世;写个人心境,则缘事而发,触景生情,喟叹感慨,都有较强的诗情,这使她的散文自成一派,独具特色。如《种花记》、《杏黄月》、《秋日小札》等,都是睹物兴情,移情于物的佳作,那空 的山景,绮丽的城市风光,温馨缱绻的情意,一一跃然纸上。她的散文敏感多思,洞微悉幽,纯真隽永。她能捕捉生活中种种动人的“真趣”,善于激发想象和联想,从平凡中发掘出纯真不凡的美来,如《髻》回忆了慈母一生的磨难,赞颂了母亲淳厚和仁爱的心怀,音乐味幽美,感人至深,是她的代表性作品,文中也可看出她长于刻画人物的优势。张秀亚的散文也有生动的意象,清丽的文笔,意境幽远且不乏淡淡感伤。她能灵活处理叙事、抒情、写景和议论等技巧因素,做到虚实结合,反复渲染,组织意象,营造意境。如《没有荷叶》写雨中的山城,夹叙夹议,写景抒情,虚实相映,意境幽远,诗情盎然。张秀亚的散文很讲究语言的锤炼和修辞手法,用词生动准确,散文呈现诗意美和韵律美。

作品评论

何欣--张秀亚的诗(代序),秋池畔,台中,光启社,1966年12月,页7—14

何欣--张秀亚的诗,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

事业公司,2003年9月,520—527

夏祖丽--张秀亚在享受人生,妇女杂志,第27期,1970年12月1日,页44—45

夏祖丽--张秀亚在享受人生,她们的世界,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81年,页153—158

夏祖丽--享受人生的张秀亚,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815—822

王少雄--论张秀亚的散文,青年战士报,1972年10月7日,9版

公孙嬿--论张秀亚的散文,青年战士报,1972年10月7日,9版

钟丽慧--「五项全能」张秀亚,文艺月刊,第180期,1974年6月,页8—18

谷瑞华--张秀亚的散文(一—三) 文坛,第183—185期,1975年8月1日、10月1日、11

月1日,页32—44、62—86、32—52

舒兰--中国新诗史话——张秀亚,新文艺,第259期,1977年10月1日,页70—74

舒兰--中国新诗史话——张秀亚,中国新诗史话(1)中国诗——历史与批评,台北,渤海堂,1998年10月,页346—347

程榕宁 当代八位女作家:林海音、孟瑶、徐钟佩、张秀亚、琦君、谢冰莹、罗兰、苏雪林,文艺,第105期,1978年3月,页8—29

吴慧君--张秀亚和她的散文世界,幼狮文艺,第48卷第3期(总第297期),1978年9月,页92—96

吴慧君--张秀亚和她的散文世界,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30—736

涂静怡--爱与美的向导——读张秀亚教授的作品有感,中央日报,1983年3月24日,10版

涂静怡--爱与美的向导——读张秀亚教授的作品有感,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02—608

李丰茂等编着--中国现代散文选析——张秀亚,中国现代散文选析,第2卷,1985年3月15日,页632—646

张国立-- 张秀亚的五十年文学梦,中华日报,1986年5月14日,11版

宋田水--要死不活的台湾文学——透视台湾作家的社会良心,台湾新文化,第14期,1987

年11月,页31—51

白少帆等编---张秀亚的散文,现代台湾文学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页747—755

钟玲--台湾女诗人作品中的中西文化传统,七十六年文学批评选,台北,尔雅出版社,1988年3月,页73—102

杜元明--诗情葱茏,笔致秀逸——略评张秀亚的散文,台港文学选刊,1988年第2期,1988年

杜萱--现代散文的特质与赏析,国文天地,第4卷第8期,1989年1月,页92—95

钟玲--五十年代清越的女高音,联经评论(10)现代中国缪司——《台湾女诗人作品析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6月,页182—197

古继堂--台湾女性作家群形成的背景和意义,台湾小说发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页172—175

公仲,汪义生--五十年代后期及六十年代台湾文学(下)(1956—1966),台湾新文学史初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页164—165

黄重添、徐学、朱双一--女作家散文,台湾新文学概观(下册),福州,鹭江出版社,1991年6月,页184—186

张敬铭--张秀亚少年时代的诗,文讯杂志,第57期,1990年7月1日,页73—75

??--张秀亚,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页347

郑明娳--台湾现代散文女作家笔下的父亲形象,现代散文现象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

年8月,页117—133

王志健--中国新诗渊薮,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7月,页997—1006

亚彬,范希文主编--张秀亚,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1993年7月,页1151—1156

杜元明--母亲的新婚:台湾散文名作赏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页175—122

刘登翰等编--梁实秋、张秀亚与50年代的散文创作,台湾文学史(下)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

社,1993年,页439—445

庄若江等着--诗意流转,文采斐然:张秀亚散文简论,江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8期,1993年

侯江,张秀亚沦陷时期作品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1994年2月,页142—152

刘红林--文质相扶——张秀亚散文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第1期,1994年4月,页29—33

李敏勇--在语言和想像力的废墟上——台湾战后诗的脆弱和贫困,战后台湾文学反思,1994年6月,页38—39

王晋民--张秀亚的散文--台湾当代文学史,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页725—735

郭国昌--心灵的倾诉——张秀亚小说解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1997年2月,页96—99

封德屏--东西交会,古今融合——张秀亚散文论--当代台湾散文文学研讨会,1997年3月30日

弦--把文学的种子播在台湾的土地上,文讯杂志,第194期,2001年12月,页91—92

方美芬--张秀亚研究资料,文讯杂志,第194期,2001年12月,页93—98

陈芳明--在母性与女性之间50年代以降台湾女性散文的流变,霜后的灿烂——林海音及其同辈女作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 2003年5月,页295—310

于德兰编--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上、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1114页

小民--崇高的平凡美——张秀亚及他的作品,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42—649

张雪茵--张秀亚的诗与散文,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50—555

李玮--散文回味——三十年来散文畅销书介绍,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 2003年9月,页749—751

舒兰--张秀亚,抗战时期的新诗作家和作品,页129

诗集

《水上琴声》

绿茵--我读《水上琴声》,幼狮文艺,第6卷第1期(总第31期),1957年5月 页10

《秋池畔》

柳文哲--诗坛散步——《秋池畔》 笠,第20期,1967年10月,页51

梓园〔钟鼎文〕--诗人未必以诗名——旅途中读张秀亚的《秋池畔》,联合报,1985年9月25日 8版

梓园--诗人未必以诗名——旅途中读张秀亚的《秋池畔》,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32—634

散文

《三色堇》

陈纪滢--读《三色堇》后记,三色堇,台北,重光文艺出版社,1952年,页151—153

陈纪滢--读《三色堇》后记,中央日报,1952年7月2日,6版

陈纪滢--读《三色堇》后记,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

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33—535

张漱菡--我读《三色蓳》,畅流,第5卷第12卷,1952年8月,页27

田榖--评介《三色堇》,中国语文月刊,第2卷第3期,1953年4月,页21

庄明萱--一束秀逸多采的三色堇,福建文学,1983年第6期,1983年6月,页60

10700302,吕大明--开在心灵潭畔的花朵——读《三色堇》有感,台湾新生报,1985年6月14日,7版

丘秀芷--重读《三色堇》,尔雅人,第55期,1989年11月,页3

丘秀芷--重读《三色堇》,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93—596

韩涛--评《三色堇》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67—571

刘静娟--阳光的美酒——重读《三色堇》,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97—601

季薇--爱的光辉——《三色堇》读后,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75—579

《凡妮的手册》

归人--评《凡妮的手册》(上、下),中央日报,1955年4月13日、20日,6版

??--《凡妮的手册》,文坛,第3卷第8期,1955年5月,页24

张康--我读《凡妮的手册》,名作家与名着称,第62期,1984年9月,页3—26

《湖上》

归人--《湖上》,妇友,第34期,1957年7月10日,页33—34

《爱琳的日记》

金剑--论《爱琳的日记》,妇友,第61期,1959年10月10日,页31—32

《少女的书》

钱剑秋--《少女的书》序,妇友,第82期,1961年7月10日,页7

《北窗下》

归人--评介《北窗下》,妇友,第99期,1962年12月10日,页18—19

筱恩--读张秀亚《北窗下》,中央日报,1963年9月5日,页6

朱伟明--读《北窗下》,中央日报,1964年9月5日,6版

查芳龄--张秀亚《北窗下》与我,中华日报,1976年7月23日,9版

王斐宜--林林总总与北窗——《北窗下》读后感,明道文艺,第48期,1980年3月,页136

—138

郭明福--温柔之必要——重读《北窗下》有感,中华日报,1983年1月2日,10版

李玮--散文回味——三十年来散文畅销书介绍《北窗下》,散文季刊,第1期,1984年1月,页108—109

秦贵修--《北窗下》,翰海观潮,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7年5月,页112—114

秦岳--沙粒晶莹世界新——评介张秀亚的《北窗下》,书香处处闻,台中,台中市文化局,1999年6月,页37—39

逸尘--《北窗下》,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26—727

徐石上--词新句妙《北窗下》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35

郭明福--温柔之必要——重读《北窗下》有感,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 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25—628

陈晓蔷--摊破浣溪纱——读秀亚姐新着《北窗下》,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74

袁噫甄--当晚霞满天(《北窗下》),今日生活月刊,实践家专,页63

《牧羊女》

罗传辉--我读《牧羊女》,文坛,第165期,1974年3月,页90—92

陈宗敏--张秀亚《牧羊女》欣赏,中华日报,1974年6月10日,5版

陈宗敏--《牧羊女》欣赏,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622—624

《曼陀罗》

金剑--读张秀亚的《曼陀罗》,青年战士报,1976年5月19日,11版

夏沙琳--夜读张秀亚的《曼陀罗》,青年战士报,1976年5月19日,11版

公孙嬿--读张秀亚的《曼陀罗》,青年战士报,1976年5月19日,11版

《心寄何处》

王少雄--评张秀亚的《心寄何处》,新知识,第107期,1976年7月,页26

王少雄--评张秀亚《心寄何处》,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42—748

《人生小景》

金蕾--张秀亚的《人生小景》,民生报,1978年10月16日

《我的水墨小品》

夏沙琳--张秀亚《我的水墨小品》推介,中华日报,1978年7月3日,9版

筱恩--推介《我的水墨小品》,中华日报,1979年7月3日,9版

《湖水秋灯》

公孙嬿--谈张秀亚《湖水秋灯》抒情小品的创作技巧,台湾新生报,1979年9月8日,12版

蔼如--抒情小品的创作技巧——谈《湖水秋灯》,台湾新生报,1979年9月8日,12版

金剑--张秀亚《湖水、秋灯》读后感,中央日报,1979年10月10日,11版

金剑--《湖水,秋灯》读后感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22—725

晨帆--美好的乐章《湖水秋灯》,中华日报,1981年2月11日,10版

晨帆--美好的乐章——丝丝细语朵朵凝思——欣闻「湖水」喜见「秋灯」,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57—760

书宇--燃亮记忆的灯盏——读《湖水秋灯》创造生活的情趣,九歌,第93期,1988年11月,页3

《白鸽紫丁花》

金剑--评《白鸽紫丁花》散文集,中央日报,1982年7月1日 10版

10700347,涂静宜--《白鸽紫丁花》,九歌,第120期,1991年2月,页2

《书房一角》

重提--张秀亚的《书房一角》,妇友,第373期,1985年10月5日,页41—42

重提--张秀亚《书房一角》,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06—709

毛再青--张秀亚的《书房一角》学术论文纲要,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52—756

《海棠树下小窗前》

徐雁--来日倚窗前,海棠着花未——读张秀亚女士《海棠树下小窗前》,博览群书,1986年第11期,1986年,页30—31

郑明娳,林燿德--人生五题,台北,正中书局,1990年5月,页2—5

《杏黄月》

李树平主编--永不退色的日子——读张秀亚的《杏黄月》,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年12月,页17—18

小说

《寻梦草》

陈范生〔陈之藩〕--《寻梦草》读后,中央日报,1952年11月7日,6版

陈范生--《寻梦草》读后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28—530

公孙嬿--寻梦与画梦——论张秀亚女士的《寻梦草》,自由中国,第9卷第12期,1953年12月,页29,22

司徒卫--张秀亚的《寻梦草》,五十年代文学评论,台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79年7月,页

73—74

《感情的花朵》

归人--《感情的花朵》,妇友,第20期,1956年5月10日,页32—33

郑夫喜--《感情的花朵》,读后感,文坛,第172期,1974年10月,页34—38

文集

《张秀亚自选集》

金剑--评《张秀亚自选集》,青年战士报,1972年10月7日,9版

金剑--评《张秀亚自选集》,中华日报,1973年3月6日,5版

金剑--《张秀亚自选集》评,中华日报,1973年3月26日,5版

桂文亚--《张秀亚自选集》读后,皇冠,第38卷第6期,1973年2月,页158—159

桂文亚--《张秀亚自选集》读后,橄榄的滋味,1977年4月,页14—16

崔焰焜--评《张秀亚自选集》,作品与作家,台北,水芙蓉出版社 1974年6月,页108—111

崔焰焜--评《张秀亚自选集》,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37—741

唐润钿--源远流长《张秀亚自选集》,国语日报,1983年11月1日

《张秀亚作品选》

严文井--《张秀亚作品选》小引,华人世界,1986年4月,1986年

刑良俊--缕缕相思苦织成——读着名台湾女作家《张秀亚作品选》,博览群书,1988年1月,

1988年,页21

施国英--张秀亚:《星的故事》、《北窗下》,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1月,页588—589

单篇作品

李稼丽--从「小白鸽」说起,中国语文,第11卷第2期,1962年8月1日,页39

易象--一首诗的检讨 自由青年 第33卷第5期 1965年3月1日 页17—18

王明书--读张秀亚着〈千里姻缘〉有感 中华日报 1977年7月4日 11版

张秀亚--〈在大龙河畔〉的寻梦者 爱书人 第3期 1977年9月 页51—52

文奇--张秀亚的〈慈湖谒陵〉, 妇友,第274期,1977年,页16

文奇--张秀亚的〈慈湖谒陵〉,湖水秋灯 台北 九歌出版社 1979年7月 页167—170

野渡--纯散文的艺术——欣赏〈灵泉〉,中华日报,1979年2月15日,11版

王明书--张秀亚等着〈灵泉〉——纯散文的艺术,中华日报,1979年2月15日,11版

朱星鹤--散文选读——浅析张秀亚的〈星的故事〉,中华文艺,第112期,1980年6月,页63—65

朱星鹤--浅析张秀亚的〈星的故事〉,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83—585

施国英--张秀亚〈星的故事〉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90—592

赵天仪--儿童诗欣赏26——张秀亚的〈蜜蜂〉,1984年3月7日

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幼狮少年,第108期,1985年10

月,页105—107

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独步,散文国——现代散文评析,台

北,读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页27—32

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

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43—549

蒋守谦--独具韵味的情境——读张秀亚的〈雾〉,语文月刊,1992年第9期,1992年9月,页20

王宗法--尺素纳千娇—读〈雾〉,台港文学观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页163—165

叶海烟--动静两相宜——张秀亚〈谈静〉赏析,中央日报,1997年8月28日,21版

叶海烟--动静两相宜——张秀亚〈谈静〉赏析,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86—589

巫仁和--谈国文科的创造思考教学——张秀亚的〈温情〉一课为例,教育实习辅导,第3卷第4期(总第13期),1998年5月,页37—40

谢敏玲--〈温情〉,国语日报,2001年6月23日 4,13版

景尼--「温情」不温情?——张秀亚〈温情〉中的作者为何袖手旁观 国文天地 第17卷

第5期(总197期),2001年10月 页55—57

林清泉--喜读〈新秋〉,中央日报,1984年1月31日,10版

林明德--信仰之歌——张秀亚<心曲>读后,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03—705

贾植芳--〈雪〉、〈紫丁香〉,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页1043—1047

与其他作家比较

潘琦君--灯下小记,幼狮文艺,第32卷第1期(总第193期),1970年1月,页39—40

林贞羊--两篇不同的游记〈旅游漫记〉、〈独行天下〉读后,大华晚报,1982年4月18日

其他

苏雪林--读张译《回忆录》,文坛,第33卷第1期,1963年3月1日,页12—16

崔焰焜--关于《论艺术》,作家与作品,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4年6月20日,页116—122

曾肃雅--何不点亮蜡烛——读张秀亚译《改造世界》有感,教友生活周刊,第3期,1984年12月27日

关于“美文赏析-溪水(陈晓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53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