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是成语吗(三更半夜什么意思)
-
三更半夜是成语吗
网上有关“三更半夜是成语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更半夜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是成语,三更半夜,指深夜。出自《宋史·赵昌言传》。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
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也叫五更。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分划,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占现代计时法的两小时。 其中夜晚更次如下: 19—21时,戌时 一更。 21—23时 亥时 二更。 23— 1时 子时 三更。 1— 3时 丑时 四更。 3— 5时 寅时 五更。
三更半夜什么意思
三更半夜的意思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更半夜造句如下:
1) 半夜三更,寂天寞地的,你怎么这时候才想起要去找人?
2) 现在已是半夜三更,你们别吵好不好。
3) 半夜三更的你溜进别人家院子里想干什么?
4) 年轻父亲众生相:半夜三更换尿布,孩子饿了忙下厨,孩子哭闹不知所措满脸愁苦,给孩子当马爬满屋,孩子一笑再累再苦都幸福;父亲节到祝你们幸福。
5) 听说你现在还保持某个不可思议的习惯?不是半夜三更尿床就是大清早尿床?虽觉匪夷所思,但六一临近本人也表示理解:节日快乐!不用解释了,我懂的。
6) 我的隔壁总是半夜三更搞乐器,吵得附近是鸡犬不宁。
7) 半夜三更的,你出去干什么。
8) 爸爸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
9) 年轻父亲们的众生相:半夜三更换尿布,孩子饿了忙下厨,孩子哭闹不知所措满脸愁苦,给孩子当马爬满屋,孩子一笑再累再苦都幸福;父亲节到祝你们幸福!
10) 曹龙有些好笑,难怪要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的跑过来游泳,原来有裸泳的习惯。
11) 一声霹雳,慧娟从未在半夜三更走这样的黑路,更没体验过这样的霹雳,只吓得她差一点三魂出窍,好象自己的头发根根倒竖起来。
12) 嗯,这孩子干什么事情都是安排的有条有理,怎么会半夜三更出来呢?一定有事情发生。
13) 今天,夏氏兄弟和那些半夜三更早早出门的很多人一样,都是要到县衙考棚去参加松江府上海县本年度的童子试第一场考试——县试。
三更半夜的《更》是什么意思?
三更半夜的意思是:三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为午夜十二时前后。泛指深夜。
引证出处如下:
1、宋代庄绰《鸡肋编》卷上:郑州去京师两程,当川陕驿路,有纪事诗十余韵。
2、其切当者:“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
近义词:深更半夜、黑更半夜。
反义词:光天化日、日上三竿。
造句如下:
三更半夜打扰左邻右舍,实在不好意思了。
一个女孩,三更半夜向外面跑,是不好的。
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我经常三更半夜陷入沉思,迷失自我。
你三更半夜的跑到我的房间干什么?
她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为此废寝忘食。?
姐姐为了准备考试,每天都读书读到三更半夜的。
半夜三更,寂天寞地的,你怎么这时候才想起要去找人?
现在已是半夜三更,你们别吵好不好。
周扒皮半夜三更学鸡叫,被长工们发现后打了一顿。
这三更半夜的,进到一个陌生男人的房间里,却是是一件十分让人为难的事情。
孩子发烧了,这三更半夜的去哪里找医生啊。
成语典故_成语三更半夜的来历:三更和半夜源于两个人
三更半夜的更意思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三更半夜
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自:《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译文:四个人(陈象舆、胡天、董俨、梁灏)天晚上会昌说第。京师的人谈论他说:“陈象舆是三更,董俨是半夜”。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近义词:
深更半夜
解释:指深夜。
出自:《宋史·赵昌言传》:“时盐城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四人者,旦夕会昌年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译文:当时盐城副使陈象舆和昌说好话,知制诰胡第二、度支副使董俨然都昌说同年,四人中,早晚会在昌年间中及第。京师的人谈论他说:“”陈三更,董半夜。”
示例: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秒安的。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半夜三更是什么意思?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赵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家里谈至深夜,还不忍散去,当时人们就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这就是“三更半夜”一词的来历。
白天说成“钟”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问题一:现在的半夜三更是指半夜几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
问题二:三更半夜的更是什么意思? 古时的计时方法: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也叫五更。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分划,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占现代计时法的两小时。 其中夜晚更次如下: 19―21时,戌时 一更。 21―23时 亥时 二更。 23― 1时 子时 三更。 1― 3时 丑时 四更。 3― 5时 寅时 五更。
问题三:三更半夜和半夜三更是一个意思吗? 三更半夜就是指午夜,半夜三更就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午夜三更这个时段
问题四:半夜三更,什么意思 [ 拼音 ]:bàn yè sān gēng
[ 同义词 ]: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 反义词 ]: *** 、大天白日
[ 解释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出自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例句 ]:他常常工作到~。
[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
.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问题五:夜半三更,是什么意思? 词 目 半夜三更
发 音 bàn yè sān gēng
释 义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 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 例 他常常工作到~。
近义词: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反义词: *** 、大天白日
英文:in the depth of night;late at night
日文:真夜中,深夜,夜ふけ
俄文:глубóкой нóчью
问题六:三更半夜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在的北京时间,就是凌晨左右
问题七:三更半夜的意思是什么 三更在子时,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点到凌晨一点,正是半夜的时候,当然是“三更半夜”咯。
二更锣
一更 夜从黄昏始
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二更 定昏人不静
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咣、咣――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习俗上这就称谓是“二更二点”。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
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
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问题八:三更半夜的更是什么意思 三更半夜 [sān gēng bàn yè]
[释义]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 《宋史?赵昌言传》
问题九:半夜三更,什么意思 [ 拼音 ]:bàn yè sān gēng
[ 同义词 ]: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 反义词 ]: *** 、大天白日
[ 解释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出自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例句 ]:他常常工作到~。
[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
.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问题十:三更半夜和半夜三更是一个意思吗? 三更半夜就是指午夜,半夜三更就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午夜三更这个时段
上面一个夜,下面三个更是什么成语
三更半夜
近义半夜三更
释义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用例他常常工作到~。
疯狂猜成语,一个夜的上半,下面是三个更是什么
答案是半夜三更。
名称:半夜三更
读音: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指深夜。"半夜"跟"三更"是一个意思。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
1、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道:'他就回,料道不是半夜三更。'"
2、《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后射弓走马。"
3、《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小乙哥和我许多时夫妻,尚兀自不把我亲热,却信别人言语,半夜三更,烧符来压镇我!"
夜什么更更成语有哪些
没有夜什么更更的成语,含夜的成语:三更半夜、夜以继日、夜深人静、夙兴夜寐、日日夜夜。
一、三更半夜
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自:《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译文:“四个人(陈象舆、胡天、董俨、梁灏)天晚上会昌说第。京师的人谈论他说:‘陈三更,董半夜’。”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二、夜以继日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译文:“高贵的人,夜以继日,考虑好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工作等
三、夜深人静
解释: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自:汉·蔡琰《胡茄十八折》:“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
译文:“再深夜阑啊,梦见你回来的日期。”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十分安静
四、夙兴夜寐
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译文:“早起晚睡,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五、日日夜夜
解释: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自: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关于“三更半夜是成语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9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