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陈胜是谁?(大楚兴,陈胜王什么意思?)

陈胜是谁?(大楚兴,陈胜王什么意思?)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8-15    点击:  201 次

陈胜是谁?

网上有关“陈胜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楚兴,陈胜王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

陈寔(104-187),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大楚兴,陈胜王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词,有时由于意义和词性的变化而使读音有所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词,如同是“王”字,在《左传?齐桓公伐楚》“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中,用作名词,读平声;而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王矣”中,用作动词,则要读去声,这在古书里叫做“破读”。

在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要“破读”,也就是读去声(第四声)。“陈胜王”中的“王”在这里是动词“称王”、“做王”的意思,所以要破读。

“大楚兴,陈胜王”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典故:鱼肚藏书。意思是:大楚国要兴盛了,陈胜要当王了。

这时下起了大雨,道路非常不好走,计算时间已经误了报到期限。依据当时的法令延误时期是要杀头的。陈胜、吴广坐在一起商量:“眼下起义于一番事业是死,逃跑也是死,怎样都是死,我们何不举兵起义呢?”

陈胜说:“秦朝的暴政持续很久了,天下人非常痛恨。早听说二世是少子,不是真正的继承人,真正的继承人应该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进谏的缘故,被始皇派到外地带兵去了。现在有人听说他并未犯过什么错误,却被二世杀了。

老百姓都知道扶苏贤能,但对他的死讯却依然不知。项燕是楚国大将,爱护士卒,屡立战功,楚国人都很爱戴他,但他却下落不明。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假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暴政。”

吴广赞同陈胜的说法,于是便去卜卦。卜卦人知道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想做的事情都能成功。可是你们还要向鬼问卜呀!”

陈胜、吴广听了非常高兴,心里想着如何办好这事,他们认为:“可以借用鬼神在众人面前建立威望。”

于是,他们就在丝帛上用朱砂写了三个字“陈胜王”。然后偷偷塞进卖鱼人打捞来的鱼肚中,戍卒把鱼买来煮着吃,发现鱼肚中的帛书,感到非常惊奇。

这时。陈胜又悄悄让吴广到驻地附近的祠庙中,夜里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叫声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感到更加不安了。

第二天早晨,戍卒都在谈论昨晚发生的事,说话的时候经常看着陈胜。最后,大家一起推举陈胜为王,举行了起义。

扩展资料

陈胜(前190—前208),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胜



陈胜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如果阁下说的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那便不是。陈胜是公元前209年起义,公元前208年死的。和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差了400多年,中间隔了一个汉朝。三国时期也没有叫陈胜的名人。

陈胜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阳城人。[1]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除了陈胜,姓陈的古代名人还有谁?

1、陈胜,字涉,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东南 ,一说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3、陈寔,字仲躬(《陈寔碑》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县古桥乡陈故村)人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其子陈纪、陈谌并着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着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次年,受任为交州司马,前往交州讨伐李贲等人。侯景之乱,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

大宝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承圣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杀。陈霸先与王僧辩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承圣四年,北齐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即位。

九月,陈霸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

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霸先

陈胜是什么时代的人物?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陈胜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陈胜,秦朝时期人士,字涉,家乡位于阳城。他曾在秦朝末年时期带领农民起义,抵抗秦朝残暴的统治,与吴广两人同为起义军的领袖,最后他与吴广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陈胜最终被人刺杀而死。在之后刘邦称帝后,他被封为隐王。

陈胜雕像

陈胜早期年轻的时候曾是别人雇佣的工人,当时正是秦朝统治时期,秦王实行暴政的年代,人与人之间阶级分明,普通百姓遭受压迫极深,民不聊生。而陈胜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年轻人,他不甘心被人使唤奴役,并且非常同情那些遭受与他同样命运的人。于是就在某一天,他对一起干活的伙伴们说以后如果谁发达富贵了,一定不要忘了曾经一起吃苦干活的伙伴。其余人听后都觉得非常好笑,对此,陈胜只能感叹他们不懂得他的志向。

在一次秦朝朝廷为守备渔阳的征兵中,陈胜也被选在内,并担成为了带队的队长。在两名官吏的监督押送下,他和其余900名农民日夜不停地赶往渔阳。然而在半途中,遭遇大雨,大雨引起的洪水阻断了行进的道路,所有人都很担心着急,如果不能及时到达渔阳的话,按照秦朝的律法是要被处斩的。而就在那个时候,陈胜突然决定策划起义,并且找到了合作人吴广,两人在分析当下的情况后决定起义。

虽然最后陈胜吴广两人的农民起义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给了饱受秦朝暴政苦楚的百姓一丝希望,为日后刘邦推翻秦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陈胜作为秦朝末年时期在秦王残虐的暴政下,首个勇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足以可见他是个勇敢的人。而在之后的起义战争中,也可以看出陈胜是个不仅有勇还有谋、志向远大、很有抱负的***物。

陈胜画像

陈胜在早期还是被别人雇佣的工人时,就非常不甘心被人奴役,并且还曾跟共事的伙伴们说如果日后有人发达了,不要忘了现在一起吃苦的兄弟,并在这个想法遭到伙伴们的嘲笑时感慨,小小的燕雀又怎么会懂得振翅高飞的鸿鹄所拥有的远大抱负呢。从中就可以看出陈胜的远大抱负以及对自己终会发达的自信。

在之后一次秦朝征兵中,陈胜也被选在队内,并且还被任命为了队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大部队遭遇了连续好几天的大雨,河水的泛滥导致了前行道路的无法通行,洪水阻拦了他们的脚步。雪上加霜的是离预定的到达期限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根据秦朝制定的律法的规定,如果前往边关守备的征兵队伍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的话,那么没有按时抵达的人都是要被处斩的。而就在所有人对此情况惊慌不已的时候,陈胜意识到了这是个起义的好机会,并且联合了队伍中的另一个人吴广,两人合作谋划了农民起义,并且在起义中担当了起义首领。从中可以看出陈胜的有勇有谋、非常有胆识、并且非常具有领导才能的优秀之处。

关于“陈胜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25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