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天子指什么意思)
-
天子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网上有关“天子和皇帝有什么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子指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天子:天之嫡长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帝:上古三皇五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天子和皇帝的区别:
1、含义不同:天子是君权神授,具有神秘性与合理性;皇帝是争权中的称号,具有唯一性和独尊性;
2、产生基础不同:天子是奴隶社会,早期中央政权的产物;皇帝是封建社会,大一统的中央政权的产物;
3、意蕴不同:天子证明了政权的合理性,是仁德之人统领天下,代有一定民主意味;皇帝不能证明政权的合理性,是至尊存在,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天子指什么意思
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
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诗经·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然值天子英武,练于情事,絫泽所参,众志如结。”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天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
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儒经《尚书》中说,天神改变了他对自己的长子、大国商国君主的任命。因此,天子的含义,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今日君主制国家的王储。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只要有德行。儒学把《尚书》作为自己的经,也就对《尚书》的说法坚信不移。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天子)的人人数众多,儒经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根据。
“天子之说”随时代变迁与发展而不断进化。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说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这些君主都是名副其实的、血统意义上的天神之子,而他们经过世代的积累德行,做了天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他的父亲都没有名字,就更加找不到他以前的世系。所以司马迁对于他能够做天子非常不理解,猜想他大概是天派遣的大圣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政权,做了天子。汉代儒者为了找到刘邦的天神血统,经历了近200年的努力。最后,儒者贾逵在《左传》中找到,尧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做过夏代的臣子。刘邦,就是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天神血统的人。刘邦之后,王莽、曹丕做皇帝,也都要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舜,再上溯到黄帝,以证明自己做天子的合理性。
然而封建阶级统治者要证明自己有天神的血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之后由于天神观念的变化,黄帝等也不再被承认是天神,而只承认他们是人帝,即使能够找到黄帝的血统也失去了意义,这时候,出来了感生帝说。
感生帝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感生帝说的要点是,皇帝的祖先,都是感受了天上五帝之一的精气而降生的。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天神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正式把感生帝列为祭祀对象,至于五帝中哪一位是当朝皇帝的感生帝,则由儒者根据五行理论加以推算。
宋代张载又改进了关于天子的学说。他认为,天地降生了人,因而它是我们大家的父母。但是,皇帝是我们父母的宗子,即嗣子,大臣等都是宗子的管家。所有的人皆为同胞,所有的物皆为朋友。这样,不需要感生帝说,天子也有了合法的地位。几百年后,明朝在改革祭祀制度的时候,取消了五帝祭祀,也不再祭祀感生帝,因为关于天子又有了新的说法。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丙丁之间,天子贤达,士夫无出其(袁可立)右者。”
天子
(汉语词汇)
天子(tiān z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中文名
天子
外文名
Tian Zi
拼音
tiān zǐ
注音
ㄊㄧㄢ ㄗㄧˇ
适用对象
帝王
主要成就
统治天下
古代皇帝的称呼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关于皇帝的称呼,大家比较熟知的有皇帝、皇上、陛下、天子、圣上等等。
在国家的概念出现之前,部落联盟(即由多个部落结合到一起组成的集团)是最大的社会组织,部落的最高首领叫大酋长。我们所熟知的黄帝、炎帝、尧、舜都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后人为了表达对这些老祖先的尊崇,将他们称为“三皇”或“五帝”。值得一提的是,“三皇五帝”在史籍记载中说法不一,比如先秦古籍《世本》中称伏羲、炎帝、黄帝为三皇;《吕氏春秋》称伏羲、炎帝、女娲为三皇;《大戴礼记》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资治通鉴外纪》称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为五帝。
夏朝称呼君主为“后”,商朝称呼君主为称“帝”,周朝称呼君主为“王”。比如大名鼎鼎的商纣王,其实在殷商时期一直叫帝辛。此外,也有将“后王”作为君主称号的说法。
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君主秉承天意治理百姓,故称“天子”。《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君天下曰天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都僭越称王,为了和诸侯国的王加以区别,周天子被称为天王。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曾有一段时间仿效《周礼》,也将皇帝称号改称为天王。后来晚清的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也自称天王,地位等同于清朝皇帝。
因此,在皇帝称号被发明出来前,对于政权最高***的称呼就已经多达八种了,分别是:大酋长、皇、帝、后、王、后王、天子、天王。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便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并自封“始皇帝”。从此,皇帝就成了中国历代封建帝王的正式称呼。不过,皇帝这个称谓也不是谁都可以乱叫,皇帝的父亲(太上皇)、母亲(皇太后)可以叫皇帝,其他人只能叫皇上、圣上、今上、上、陛下、万岁。如果有人突然脑袋短路将皇帝的称呼喊错了,那就是犯了“大不敬”(十恶不赦的重罪之一)之罪,人头落地那是必须的。
关于皇帝的称呼还有很多,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称谓是“县官”。《史记·绛侯世家》中记载“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将皇帝称“县官”多出现于西汉时期,其他朝代极为少见。
宋朝大臣一般尊称皇帝为“官家”。《名义考》引《广记》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称官家,犹言帝王也。”
蔡邕在《独断》中对皇帝的称谓给出了多个版本。“大家”:亲近侍从官称天子曰大家;“天家”:天子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陛下”: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除此之外,皇帝的称谓还包括天辟(《汉书·五行志》“天子曰天辟。”)、天皇(《新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人主(《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案。”)、至尊(《东京赋》“降至尊以训恭。”)、主上(《资治通鉴》“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乘舆(皇帝的车舆,后亦代称皇帝)等等。不过这些称呼并不常使用。
皇帝去世后,则被称为先皇、先帝、大行皇帝、皇考,具体使用哪个称呼则要依据不同朝代和去世时间远近加以区别。
国君、王、皇帝、天子是哪个朝代出现的称呼?
1、“国君”出现在春秋时期。
2、“王”出现较早,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意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王是至尊的意思,代表上天统治人民。
3、“皇帝”一词,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集“三皇五帝”功绩于一身的考虑,确定下来的。
4、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
皇帝叫法的起源: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先秦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 ,从此天子称为皇帝。至我国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语已经很常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关于“天子和皇帝有什么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