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玄奘俗姓(唐僧法号是什么-)

玄奘俗姓(唐僧法号是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1    点击:  291 次

玄奘俗姓

网上有关“玄奘俗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僧法号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回国译经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贞观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著《显扬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同年尚译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并请太宗作经序。十月,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 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著。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主要学说①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共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研究玄奘一派学说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唐僧法号是什么?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中的唐僧:俗家姓“陈”,由于是老和尚从漂流的江水中捡到,所以起名“江流”。陈江流是第一个名字。剃度之后法号“玄奘”。后唐王赐姓“唐”,赐名“三藏”。

孙悟空:天生石猴,无名无姓。统领花果山群猴之后自号“美猴王”。出海求学,菩提老祖赐姓“孙”名“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搅龙宫,闹地府,天界招安反出后,自封“齐天大圣”

猪八戒:天蓬元帅。贬下凡间以“猪”为姓,观音赐名“八戒”。唐僧收他为徒弟后赐名“悟能”。

沙僧:卷帘大将。贬下凡间后居住流沙河,以“沙”为姓。被观音点化,赐名“悟净”

唐代高僧玄奘俗姓是什么

问题一:唐僧的号、法号、俗姓是什么, 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畅名,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2弟子是神话中的人物

问题二:唐僧师徒四人的法号,分别叫什么? 5分 唐僧 玄奘大法师

悟空就叫悟空啊

猪八叫悟能

沙僧叫悟净~~~~

问题三:唐僧的法号是什么 三藏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 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 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 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 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 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 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 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 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 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 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 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 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 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 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 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 历史功绩

孙行者: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 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 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 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 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 ,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 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 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 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 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 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 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 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 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 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 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 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 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 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 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 ,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 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 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 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 ,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 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 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 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 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 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 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 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 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 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 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 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 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 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 ,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 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 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 身罗汉

问题四:西游记中唐僧的法号叫什么? 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问题五:唐僧的法名到底叫什么 三臧,玄臧,玄奘 其实应该只有一重,也许是后代流传抄录原因,但是不印象我们对玄奘的理解,所以这三个名字大家都接受。

问题六:唐僧的法号三藏是谁给取的?源于何处? 师归后,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太宗且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帝唯从其志,助其译经工作,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问题七:唐僧师徒四人的法号有什么讲究 唐僧,又叫唐三藏,这早已为人熟知。至于“三藏”之称的由来,恐怕知者不多。

“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

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

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

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

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称为“三藏”

孙悟空叫悟空 因为这个人杀气很重,且性子顽劣,去这个名,就是要让他摒除戾气,而且还有个名字叫做行者,就是随唐僧西行的意思,因为最开始唐僧以为只有孙悟空一人同行。

猪八戒,叫八戒,也叫悟能。以前猪八戒叫猪刚鬣,是一个妖精,人见人怕且长相丑陋,既好吃又好色,取名八戒,就是要让他接触酒色财气等等八样东西。

沙僧就叫沙悟净,因为之前在流沙河,杀劣太重,希望在取经途中他能捂得大道,洗净罪劣

问题八:唐僧三个徒弟的法号 孙悟空叫行者;猪八戒叫悟能.沙僧叫悟净

问题九:唐僧的法号是什么三藏还是玄奘 他叫玄奘(602年-664年),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玄奘俗姓

在我国古代,人们出家做了和尚之后都会有一个法号,看电视也知道那些僧人经常说贫僧法号某某。但他们出家之前都是有姓名的,之前的姓被称之为俗姓,那么唐代高僧玄奘的俗姓是什么呢?

《西游记》唐僧剧照

首先,我们都知道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唐三藏的历史原型就是唐代佛教大师玄奘。在小说开始的部分,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父亲叫陈光蕊,高中之后被人杀死在河里。其次唐僧在取经途中遇到许多庄主,包括在陈家庄的时候,也就是河里妖怪吃小孩的那段情节,他和庄主说到过自己俗家也姓陈。于是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知道唐僧的俗姓姓陈。那么历史上的玄奘是否和小说里的一样也是俗家姓陈呢?

答案是的,玄奘祖上曾是东汉时期的大臣叫陈,他的父亲叫陈惠,当然这里和小说里毕竟是不一样的。他出生在今天河南的洛州缑氏县,他的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他的两个哥哥都喜欢佛学出家做了和尚。玄奘在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10岁的时候,父亲也离开了他,可以说他的童年是非常悲惨的。13岁他跟随自己的二哥到白马寺落发为僧了,他二哥当时已经是有名的高僧了,被人们称为长捷法师。在他24岁时,学佛有成,被人们成为三藏法师。27岁毅然决然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学习佛法求取经书。前后历时19年,爬山涉水经过了十几个国家,成归来后成为了一代有名的得道高僧。

所以,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里的唐僧的俗姓都是一样的,姓陈。

玄奘取经经过多少国家

看过《西游记》的人想必对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是非常熟悉的,他们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爬山涉水才到得西天求取了真经。那么作为唐僧原型的玄奘在西行取经的途中经过了多少个国家呢?

玄奘取经石雕

这得从玄奘从唐代都城长安说起,在太宗贞观年间,个人是不能私自出境的,当然玄奘向国家申请也是没有得到允许的,这里并不像《西游记》里面说的是李世民派他去的。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便偷偷从长安出发了,悄悄过了玉门关。于是玄奘便开始他的西行之路。

翻阅史书资料,我们了解到玄奘先是过了新疆哈密,沿着天山山脚往西走,第一个国家就是阿耆尼国,随后又来到了屈支国,之后是跋禄迦国。过着这几个国家后,玄奘又翻越了凌山,来到了碎叶城,出了碎叶城又来到了飒秣建国,随后又翻过了铁门,进入吐火罗。他又转向南边出发,越过了大雪山来到梵衍那国,再向东走到了犍驮罗国,最后终于来了佛教圣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由于当时印度的小国比较多,所以他走访了十多个国家才学到大乘佛法,之后从今天的巴基斯坦向北走,进过阿富汗,到达塔里木盆地,最后才回到长安。

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玄奘取经经过以下这九个国家: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碎叶城、飒秣建国、吐火罗、梵衍那国、犍驮罗国、天竺。虽然和《西游记》中的各个国家名称不一样,但我们可以想到,玄奘取经是非常艰辛的,经历的磨难也远非九九八十一难。

玄奘西行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不论电视剧还是书本,想必大家对唐僧这个人物一定非常熟悉了,这部著作讲述的就是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重点描述的是他们途中遇到磨难和克服这些磨难的经过。那么大家知道历史上的唐僧是谁吗 ?他就是玄奘,今天我们来看看玄奘西行的故事吧。

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本来是汉朝名臣陈的后人,他父亲也曾经做过官,后来归隐后静心研究儒家学说,但玄奘却跟随哥哥长捷法师学习佛法,他学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觉得大乘佛法更好,更加能救苦救难,在当时唐朝的大乘佛法还是不完善的,于是玄奘立志要去西域学习大乘佛法。

但在唐朝贞观年间,个人是不能私自出境的,在627年,玄奘向 *** 提出申请,单被拒绝了,于是他便悄悄混到商人队伍里,踏上了自己的西行之路。玄奘先是出了玉门关,进入沙漠,之后来到了高昌国,又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克服了途中的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天竺国。

玄奘在天竺一待就是十几年,在这期间,他向许多著名的高僧学习佛法,他持之以恒,不放过任何的学习机会,玄奘还徒步考察了走访了整个西域大陆,终于在一次重要的佛法辩论大会上,以自己学习的深奥的佛法加上自己的实践经历,辩论得许多高僧哑口无言,这也算是玄奘学业有成了。于是在公元 643年,玄奘启程归唐,并且将657部佛经也带回了中土。他回到长安后,也受到了皇帝唐太宗的接待,之后他又把这些带回来的佛经全部翻译成了中文,他也被人们奉为当时佛法最为高深的圣僧。

这就是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当然《西游记》等小说都是根据玄奘西行改编而来的。

玄奘的身世

说起玄奘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那么真像《西游记》演的那样,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后被人杀死在河里,抢占了他的母亲并冒充他父亲的名字去做官了呢?当然电视剧中是和历史上的玄奘是有差距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玄奘的身世吧。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雕像

玄奘没出家之前是姓陈的,祖上曾是东汉时期的高官,唐朝公元600年,玄奘降世了,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原来的名字叫陈。但玄奘的童年是不幸的,5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又过了5年也就是他十岁的时候,父亲也不在人世了。这可以说对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这年他被哥哥带进白马寺出家为僧了,他的哥哥是个当时有名的高僧,被人们称为长捷法师。后来在他13岁的时候,有幸剃度了,法号玄奘。被世人所称赞的玄奘法师就从这里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

他24岁的时候,玄奘获得了三藏的称号,要知道在佛教中,三藏是最高级别的法师,年纪轻轻的玄奘获得了这一称号,显然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年他学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觉得大乘佛法更好,更加能救苦救难,于是玄奘便一直想去天竺国学习大乘佛法。

于是在唐朝贞观年间,他便悄悄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一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到达天竺国,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学成。最后回到大唐,他也成为了当时最受人尊重的圣僧。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根据玄奘西行改编而成的。

玄奘寺

玄奘是我国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僧人,他因西行取经被我们历代华人所熟知。许多地方都有关于他的寺庙,比如古城西安的大雁塔大慈恩寺,在南广场正中央雕塑着一尊巨大的佛像,就是玄奘。那么其他地方有关于玄奘的寺庙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另一个古都洛阳就有玄奘寺。在这里我们重点看看著名的洛阳玄奘寺。

玄奘寺

洛阳的这座玄奘寺也被人们称为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据说这里也就是玄奘的故乡。虽然名字叫玄奘寺,但它却不是唐朝修建的,而是在北魏的时候开始修建的,原来的名字叫灵岩寺,1996年改名为 “玄奘寺"。

相传在隋朝的时候,儿童时期的玄奘曾经多次到这个寺庙学习佛法,等到多年以后,也就是玄奘西行取经回来之后,又到这个寺庙来看望寺里的僧人,备受人们的敬仰。而玄奘的吃苦耐劳,为了理想爬山涉水的精神,把这座寺庙改成了“兴善寺”。之后在唐太宗时期再次重修了这座寺庙。后来武则天也命人修缮过玄奘寺。后来后人为了表达对玄奘的怀念和对他的敬重,再次把名字改为了唐僧寺。到了1996年的时候才改名玄奘寺的。玄奘寺从古至今一直香火不断,也可以看出玄奘对于历代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当然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玄奘寺,比如我国的宝岛台湾就有日月潭玄奘寺,还有江苏南京玄奘寺,记忆鱼池玄奘寺等等,都是香火不断,来往的人络绎不绝。



唐僧师徒四人姓名由来是什么?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着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中的唐僧:俗家姓“陈”,由于是老和尚从漂流的江水中捡到,所以起名“江流”。陈江流是第一个名字。剃度之后法号“玄奘”。后唐王赐姓“唐”,赐名“三藏”。

孙悟空:天生石猴,无名无姓。统领花果山群猴之后自号“美猴王”。出海求学,菩提老祖赐姓“孙”名“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搅龙宫,闹地府,天界招安反出后,自封“齐天大圣”

猪八戒:天蓬元帅。贬下凡间以“猪”为姓,观音赐名“八戒”。唐僧收他为徒弟后赐名“悟能”。

沙僧:卷帘大将。贬下凡间后居住流沙河,以“沙”为姓。被观音点化,赐名“悟净”

关于“玄奘俗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390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